第136章 外資 (第1/4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遠夏對這次參展非常重視,一得到訊息,就趕緊報了名,而且申請的展位大小還是最大規格的。這當然要花更多的錢,但遠夏認為值得。
不過能不能排上大展位,還得看主辦方的安排,對方會稽核你的資格。
這一次工程機械裝置展的地點在上海,時間是6月下旬。六月中旬,行遠就將參展產品運到了上海。
到目前為止,行遠的自卸車有兩種噸位,挖掘機則有輪式和履帶式兩種,而且每種都有兩種噸位,遠夏將每一款產品都運了一輛過來。
展覽開幕前兩天,遠夏就到了上海,與工作人員一起,將展位佈置了起來。
他們分得的展位不能算好,也不能算壞,沒能跟國外的那些大品牌在一個展廳裡,而是跟其他國產品牌在一起,展位規格不小。
只不過,周圍的國產品牌都是國企,產品也都比較單一,做推土機的就只有推土機,做挖掘機的就只有挖掘機,不像行遠這樣既有自卸車,又有挖掘機。
行遠的水泥泵車目前還在進行樣品生產,趕不及這次展會,估計秋季廣交會時產品又能多一款了。
佈置好展位,遠夏去整個會場溜達了一圈,在主展廳裡展出的幾乎都是外國品牌,只有寥寥幾個國產品牌在撐著門面,比如徐工與上海建築。
轉完整個展廳,遠夏看著寒磣的國產工程機械,忍不住重重嘆了口氣。
九十年代初期,絕大部分國產工程機械品牌可以說面臨著生死存亡關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對外開放的行業也在逐步增多,越來越多的外資產品和外資被引進進來。
其中就包括工程機械裝置行業,國產工程機械的技術更新換代還沒跟上,在競爭中完全處於被吊打的地位,所以這次工程機械裝置展覽幾乎等同於是外國品牌的主舞臺。
據遠夏所知,在94、95這兩年裡,工程機械行業興起了一股合資浪潮,許多國產工程機械品牌選擇跟外國工程機械品牌合作,目的是用市場換取資金和技術。
這個政策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國家希望中國企業利用這個機會實現技術的跨越式更新,但發展到最後,往往都會變成外資獨資或者外資控股企業。
遠夏還在展會上遇到了老熟人——崔平生。
崔平生從軸承廠調至機械廠擔任廠長後,將兩個工廠進行了合併重組,更名為興越工程機械公司,除了生產原有的柴油機,還開始生產履帶式液壓起重機。
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