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謂重要人物的好奇心所花費的資源,他就無法理解了。
當飛船完成轉向的時候,被命名為“蜂鳥”的除塵飛船出現在了舷窗裡。這是一艘細長的飛船,她的艦體是由四組圓柱形的管狀結構艙體並聯而成,看上去就像四根筷子捏成了一個田字形的結構。
陳飛宇心裡清楚,之所以會使用這種看起來很有機械美感的設計,僅僅是受限於運載火箭單次運送的艙段尺寸的極限限制。單個艙段的最大長度一旦被鎖定,需要更大的結構就只能像蜂鳥飛船一樣,要麼串聯加長,要麼並聯加粗。不僅和美感沒有關係,反而存在結構風險。
“蜂鳥”飛船最顯著的特徵是,在她的中段蜂腰的位置,插著四片長度是飛船兩倍的修長翼片,這讓整個除塵飛船看上去就像是一支葉片裝在中央的竹蜻蜓。翼片是由電磁合金製成,工作的時候能產生強大的電磁場,對星際塵埃有極強的吸附作用。
而這四支翼片被分為了兩組,以對轉的形式工作,所以叫他們旋翼片更加貼切。只是蜂鳥飛船的旋翼並不是像竹蜻蜓那樣,用於攪動氣流產生升力。對轉的旋翼片不僅可以極大地增加電磁翼面與星際塵埃的接觸面積,對轉的設計還可以抵消旋翼旋轉對艦體產生的反扭力。
電磁旋翼片也不單單是四根長條形電磁鐵那麼簡單,複雜的電路和旋翼片精細的表面結構,讓被吸附在旋翼片上的星際塵埃會在洛倫茲力的引導下,透過無數條預埋在旋翼片內的精細管道回到艦體內部。
這些被收集到艦體內部的星際塵埃,在經過沉澱聚合之後。其中的大部分星際塵埃,會被送到艦體中後段。那裡的電磁加速管道會以垂直於帶狀星雲路徑的角度,將塵埃加速到超過17km
S的速度噴出太陽系。
然而,光有這些還不夠。蜂鳥飛船不僅需要有在濃密星際塵埃中維持軌道的能力,保證其不被星際塵埃吹走。還因為帶狀星雲切入地日公轉軌道的點一直是在緩慢移動的,因此她還必須具備強大的變軌能力。
陳飛宇和ESDC的設計師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蜂鳥飛船的尾部裝上了四座強大的裂變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技術論證早在星雲時代之前就已經在進行了,其原理也非常簡單。
用丰度為20%的鈾235或者鈽238化合物製成蜂窩的構型,利用裂變產生的能量,驅動工質定向從蜂窩的一端噴出,從而產生推力。但這種裂變發動機有兩個最大的缺點,導致其在星雲時代之前一直處於理論論證階段。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