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好一曲《破陣樂》 (第2/6頁)
劍花如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照接到父親的詔令後,也是躍躍欲試,想好好的秀上一把,反正自己的這點家底,已經擺上了檯面,並且獲得了劉宏的默許,不用再藏著掖著了。何況,這支衛隊也是劉照心頭最得意的東西,就好比一個小孩有了一件新奇的玩具,總想拿到眾人面前炫耀一番。
前文說過,劉照暫時沒有精力,也沒有財力去“發明”歷史上的各種威武、漂亮的鎧甲,因為劉照畢竟是個文科僧,就算是看過一些鎧甲的圖文資料,但是當前的冶鐵、鍛造的水平,就不是他能隨便開金手指的了。
唐朝的明光甲且不說,西歐最漂亮的全身板甲,比如米蘭式板甲,那可是代表了古典手工藝鍛造的巔峰技術,想僅憑一個文科僧穿越者,想把公元二世紀的冶鐵、鍛造水平,直接推進到十五世紀,那簡直是對古代人類創造力的最大侮蔑。
不過,雖然沒有板甲,但是漢代已經有了鐵扎甲,還有製作工藝更加精良,甲片比較小而且相互重疊的魚鱗甲,防護能力更勝一籌,一般只有軍官才能裝備。
同樣,漢代的頭盔,也是採用了扎甲的編制方式,用鐵甲片從頂部開始一層壓一層的編綴下來,將整個頭部裹護的十分嚴密,被呼做“兜鍪”。
雖然不如板甲那麼威風,但是製作精良的鐵扎甲,也同樣具有威壓感,所以,劉照對於自己衛隊裝配的鐵扎甲,還是很滿意的。
鐵甲被塗成了紅底黑紋,這樣一來是因為漢代是火德,尚赤色,二來是因為紅色的視覺效果極具衝擊力,可以起到震撼全場的效果。
盾牌則被換成了羅馬式的大方盾,漢代的單兵盾牌樣式比較小,僅能遮蔽住人上半身的一半面積,雖然攜帶起來輕便靈活,但是列起隊來,就比不上羅馬式的大盾,威嚴整齊了。
除了“方陣步兵”的演示外,劉照還準備了一手殺招——具甲騎兵。
漢代,雙腳馬鐙尚未發明,因此,雖然有了高橋馬鞍,但是具甲的重騎兵還是不具備出場的條件。好在馬鐙不是什麼複雜的東西,漢代已經有了用於人們方便上馬的單邊馬鐙,所雙腳馬鐙的“發明”,只是缺少一個創意而已。
這一次,雙腳馬鐙的發明權,就被劉照自己收入囊中了,因為不比馬桶、牙刷這樣的小器具,雙腳馬鐙可謂“軍國重器”。能成為雙腳馬鐙的發明者,對劉照在軍中樹立威信,是有不小的幫助的。
果然,當尚方署將十套首批生產的馬鐙進獻到崇光殿的時候,鮑煒、關羽等人,見了馬鐙,立刻雙目放光。當他們騎上換裝了馬鐙的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