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這是我最後的黨費(大霧 (第2/4頁)
劍花如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甘拜下風。”
“徐兄抬舉我了。”典韋還禮道:“徐兄以步卒硬抗數倍於己的騎兵,還殺得敵人屍積如山,我自忖沒有這份能耐,實在是欽佩之極。”
說話間,三人上了坐騎,策馬往回趕。徐晃又問道:“今日幸好有雲長及時趕到,否則我恐怕就要埋骨此地了。就不知道雲長何以如此之巧,恰好經過此地?”
“我乃是受弘農王差遣,去河東接應元起的。”關羽解釋道。
原來,劉照接到王超的急報,說徐晃得罪了董卓,已經辭官回鄉去了,請劉照再遣使者,前去禮聘徐晃。
劉照聽到訊息後,大喜過望。然而,何鹹此時身體剛剛恢復,不宜勞苦奔波,那該派誰去當使者呢?
劉照最終選定了關羽,他與徐晃乃是同鄉,上次有與徐晃有過一面之緣,兩人在性格、志趣方面,也有相投之處,因此遣關羽為使,是眼下最佳的選擇。
同時,劉照又瞭解到,徐晃與郭汜之間,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劉照知道,李傕、郭汜這些人,都是膽大妄為、無法無天的兇徒,萬一他們存了報復之心,徐晃豈不是很危險?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劉照派了兩隊衛士跟隨關羽去河東,隊率分別是典韋、郭靖,一口氣把自己身邊的“名將”全部派了出去,這可是前所未有的陣勢,足見劉照對徐晃的重視。
“我領命出了洛陽,比較了一下路程遠近之後,最終決定還是取道弘農。”關羽又解釋了自己為什麼會走弘農這邊。
前面提到過,黃河一直到孟津附近,水勢才會緩下來,因此從孟津渡河的話,要方便、安全很多。而在孟津以上的黃河河道上,無論是徐晃他們取道的壺丘亭渡口,還是何鹹上次走的茅津渡口,附近的河面上,水勢湍急,暗流湧動,渡河的難度要高得多。
那為何關羽還是選擇走弘農,從茅津渡河呢?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從哪條路去河東的郡治安邑,都存在著不方便的因素,完全就是個兩難的取捨。
從孟津渡河,過箕關,然後一路往西去安邑,渡河雖然容易,但是陸路上卻要經過中條山脈,因此路途艱險,多有不便。
而取道弘農的話,從洛陽一路到弘農,都有平坦的大路可走。昔日秦始皇修建馳道,其中最長的一條,就是連線咸陽和洛陽,一直往東直達黃海邊上的東方道。因此,從洛陽到長安這一段,路途平坦,極為便利。
一條路是水路便利,陸路艱難;一條路是陸路便利,水路危險,兩相比較之後,關羽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