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失敗的揭發 (第4/6頁)
劍花如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林園,回邙山去了。而馬日磾在給劉照上完課後,迫不及待的去了太尉府,與楊賜商議揭發太平道之事。
聽到馬日磾的來意之後,楊賜點頭稱善。這已經不是楊賜第一次出手對付太平道了,早在光和四年(181年),楊賜擔任司徒的時候,他就曾奏請劉宏下詔,讓各州郡的刺史、太守護送流民回鄉,免得他們拖家帶口的投奔張角,可惜奏疏才送上去,楊賜就因故罷職了,所以這個提案最終沒能施行。
“翁叔所言甚是,這個太平道,的確不能繼續放縱下去了。前些日子,侍御史劉子奇(劉陶字子奇)與奉車都尉樂子喬(樂松字子喬)、議郎袁子賜(袁貢字子賜)一起來找我,就曾提起這件事。依我之見,是時候上疏切諫天子,查禁太平道了!”楊賜道。
兩人議定之後,各自去通知相關人等。第二天,一封封奏疏直達禁中,全部都是揭發、參奏太平道的。
劉宏看過後,本想一推了之,但是奈何上疏之人,身份都非同小可,太尉楊賜、司徒袁隗、司空張濟、光祿勳劉寬、侍御史劉陶、弘農王傅馬日磾、奉車都尉樂松,議郎袁貢,這些人中,不僅有幾位朝廷的元老大臣(楊賜、袁隗、張濟、劉寬,都是數次擔任三公職位的人),還有專門司職監察的御史,甚至還有樂松這個寵臣(樂松出身於鴻門待詔,是劉宏的文學侍從,曾經挑唆劉宏擴建西園,名聲很不好)。這樣一來,於情於理,他都不好將這些奏疏束之高閣。
無奈之下,劉宏只好照例先向身邊的常侍們諮詢一番。
聽了劉宏所言,張讓和趙忠幾人,居然一反常態的沉默了起來——這並不奇怪,如今的張讓、趙忠等人,早就信奉了史道人所宣揚的“輪迴說”,哪裡肯為太平道出頭?萬一因此得罪了史真人怎麼辦?默不作聲,兩不相幫,已經算是他們看在往日情面上,給太平道最大的幫助了。
倒是封諝、徐奉兩人,做賊心虛,趕忙出面為太平道講起好話來。
封諝與徐奉兩人的地位,並不是很高,在張讓趙忠等人沉默的情景之下,他們反常的表現,反倒讓人心生疑慮。
最後,還是蹇碩本著“弘農王贊同的我就一定要反對,弘農王反對的我就一定要贊同”的精神,出言幫腔了。
“陛下,太平道聚眾百萬,的確是國家的禍害。只是,如今他們還沒有造反的跡象,如果朝廷逼勒得緊了,恐怕反倒會把張角等人逼反,那可就釀成大禍了。陛下,太平道之所以能聚集起那麼多徒眾,無非就是因為近些年天下時有大疫、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