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血戰薄落津 (第1/6頁)
劍花如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三國之最強皇帝 !
第二十八章血戰薄落津
漳水,其源流有二,一稱清漳,一稱濁漳,二者在魏郡西部匯合後,一路向東,途中流經魏郡的郡治所在地——鄴縣,也就是後來曹操被封為魏公、魏王時,其封國魏國的都城,大名鼎鼎的銅雀臺,就修建在漳水的邊上。
而漳水在流經魏縣之後,流向由向東轉為向北,先後經過了鉅鹿郡和安平國,其中有一段河流,擔當了鉅鹿郡與安平國之間的天然地理分界線,河西乃是鉅鹿郡,而河東便是安平國了。
就在這一段漳水之上,有一處渡口,名叫薄落津,是附近漳水上最大的一處渡口,也是鉅鹿郡與安平國之間的交通要道。
太平道在冀州起事之後,此處的津長以及一干小吏、兵丁,早就四散而逃,不知蹤影了。之後,黃巾軍曾在這裡駐紮過一小隊人馬,負責將鉅鹿郡的糧草,轉運到河東的廣宗去。
然而,隨著盧植的到來,漢軍的騎兵開始在廣宗四周大肆活動,攔截黃巾軍的糧草補給。而薄落津作為交通要道,自然是首當其衝,被漢軍數次掃蕩,駐守的部隊也被漢軍消滅了個一乾二淨,久而久之,黃巾軍再也不敢往這裡派出軍隊了。
當然,漢軍也沒有餘力往這裡駐紮一隻部隊,卡住這個咽喉要道,原因跟黃巾軍基本一樣,派來的部隊人數太少的話,守不住,很容易成為敵人襲擊的目標,可是要派一支兵力充裕的部隊前來駐守的話,如今主力部隊正與敵人在廣宗相持,一時沒有足夠的兵力可供調配。
所以,漢軍與黃巾軍同時放棄了在薄落津駐守部隊,漢軍隔三差五的便派騎兵過來掃蕩、巡邏,而黃巾軍則想盡辦法,乘著漢軍巡邏的間隙,往廣宗那邊運送糧草。
好在漢軍的騎兵也沒法渡河,所以漳水以西的地區,尚未遭到漢軍騎兵的大規模侵襲和掃蕩,黃巾軍才得以在這一地區隨心所欲的活動,想方設法的籌集糧草物資。只不過,往廣宗城中送糧,卻是越來越難了。
那張角當初為何不引軍返回自家的老巢,位於漳水以西的鉅鹿縣,而是孤軍懸於漳水以東的廣宗?
原來,當初張角剛一起事,就十分順利的攻陷了鉅鹿郡的大小城池,意滿志得的張角,便率領大軍,南下直撲魏郡的郡治鄴縣,想著攻下魏郡之後,便可以進軍河內,威脅洛陽了。
然而,鄴縣緊鄰漳水,又位於漳水以東,張角總不能跨河攻擊吧?所以只能先引軍東渡漳水,然後再進攻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