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噩夢 (第4/14頁)
王晉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少校皺著眉頭問:“是不是摩薩德設下的誘餌?”
“不大像。不管怎樣,我去看看再說吧。如果不是真的,我就請阿丹先生喝法國白蘭地;如果是真事,就只好請他吃一顆子彈──儘管我不忍心這樣做。”
“你要小心行事。真主保佑你。”少校用法語低聲說道,然後起身離去。
科恩驅車向偏遠的索來斯小鎮出發。秋色蕭瑟,車窗外的景物迅速向後退去。他想,這種生活有可能就要結束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解脫。15年的偽裝是一個太重的負擔,連在睡夢中都不敢用阿拉伯語思考。有時他甚至疑惑地自問:假如我真是個猶太人……然後他迅速坐在地上默誦《古蘭經》,使心境平靜。
小鎮已到了。這兒接近內格夫沙漠的邊緣,鎮上十分冷清。科恩沒費什麼事,就打聽到伊來·阿丹教授的住宅,看來阿丹先生在這兒很有名。
阿丹教授的住所是一片佔地頗寬的平房,低矮的籬笆牆上爬滿了牽牛花。科恩把福特車停在阿丹家的大門口,在車內檢查一遍他的柯爾特手槍,然後下車去按響門鈴。鐵門自動開啟了,揚聲器中一個老人說:
“請進。”
走進客廳,阿丹教授在那裡迎候,目光銳利地打量著客人。他七十歲上下,外貌頗像一名古代的先知,濃密的白色長鬚飄落胸前,身體很健壯,兩眼炯炯有神。科恩努力思索著,覺得這副容貌曾在什麼地方見過。他彬彬有禮地說:
“請原諒我的冒昧來訪。我叫摩西·科恩,在特拉維夫經商……”
阿丹打斷他的介紹,微笑道:“我認識你,咱們見過面。”
科恩很尷尬,也有點不安。在間諜生涯中,他每日每時強迫自己記住與他打過交道的每一個人,也幾乎做到了這一點。但他在記憶中沒有搜尋到這位老人,他問:
“見過面?在什麼地方?”
“大約十年前吧,是在一次沙龍聚會上。你那次離會很早,我們沒來得及認識。那時‘六·五戰爭’剛結束。我們的某個指揮官釋放了成千名埃及戰俘,逼他們脫掉鞋子步行穿過西奈沙漠,多數人因乾渴日曬死在途中。參加那次聚會的都是社會名流,是有教養的紳士,當然不會讚揚這件事,至少不會公開讚揚。不過在言談中,他們都把它當作自家孩子的一場惡作劇,用輕描淡寫甚至幸災樂禍的口吻談起它。全場只有你一個人勃然大怒,聲色俱厲地說:‘這是猶太人的恥辱!猶太人不要忘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不要撿起黨衛軍的萬字袖章戴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