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刺豚”號與“江豚”號一同收到作戰命令,杜興華面卻要複雜得多。
進入黃海後,那艘“8111”似乎在“趕時間”,將航速提高到了16節。杜興華不得不讓“刺豚”號把速度提高到16節,跟上美國潛艇的步伐。
到此,杜興華已經肯定那是一艘“8111”級攻擊核潛艇。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訊息,“8111”級做的所有改進都是為了降低航行噪音,提高“安靜巡航”速度。“弗吉尼亞”級的靜音效能並不差,算得上是核潛艇中的佼佼者。共和國海軍引以為傲的c97級的總體效能與“弗吉尼亞”級持平,服役時間卻比“弗吉尼亞”級晚了17年。由此可見,美國在核潛艇上的技術優勢多麼明顯。
如果不是“全電動潛艇”興起,共和國很難在潛艇技術上超越美國。
衡量潛艇作戰能力的主要效能中,靜音排在最前面。潛艇在航行中產生的噪音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機械裝置執行時產生的噪音、二是推進器產生的噪音、三是流體噪音。對核潛艇來說,機械裝置產生的噪音最為突出。絕大部分核潛艇配備的都是“自然迴圈二級壓水堆”,潛艇低速航行時,反應堆一級迴路以自然迴圈方式進行工作,為潛艇上的蒸汽輪機提供高溫高壓蒸汽,驅動螺旋槳或者發電機;高速航行時,反應堆二級迴路啟動,以更高的效率運轉,提供更大的推進動力。雖然利用“減震浮:”等技術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反應堆工作時產生的噪音,或者減少向外傳遞的噪音能量,但是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噪音,也就無法從根本上使潛艇保持安靜。
全電力推進從根本上解決了“機械噪音”,因為電池不需要透過機械運動輸出能量。
“劍魚”號地出色效能證明了“全電動推進”的有效性。
“劍魚”號的出現,也讓美國海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第四次印巴戰爭中,印度海軍的“殲擊者”號攻擊核潛艇與2航均被“劍魚”號擊沉,如果換成美國海軍,恐怕結果不會好到哪裡去。當時美國海軍“預測”,如果遭到伏擊的是美國航母戰鬥群,就算能在反擊中幹掉偷襲航母的潛艇,航母也無法倖免。東海戰爭中,美國海軍地“預測”得到證實,進入戰區的“弗吉尼亞”級“夏威夷”號在沖繩諸島附近與“劍魚”號遭遇,最終“沉屍大海”。
從20177年開始。美國海軍將“s1”未來水下作戰平臺地研製計劃放在了最前面。
最佳選擇是全電動潛艇。201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