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針對來自日本地威脅,所以陸基導彈攔截系統的發展速度可以適當放緩。
“關鍵是我們有沒有能力在202之前完成初步建設工作。”趙潤東敲了敲桌子,把目光投向了潘雲生。
“我們蒐集了相關資料。”潘雲生介紹情況地時候,劉曉賓將準備好的資料分發給了參會人員。“空基鐳射攔截系統地能源供應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去年年初進行的地面試驗成功摧毀了報廢遙感衛星上地光學裝置。該實驗也證明了目標搜尋與跟蹤技術的可靠性,今年底將進行一次難度更大的實驗,以確定搜尋與跟蹤系統地效能。亟待解決的是目標甄別與瞄準系統上存在的問題。前者需要高解析度紅外與紫外成相系統,還需要相關的計算機數學模型與分析軟體;後者需要解決鐳射在大氣層內傳輸時受到地干擾,以及持續跟蹤目標所需的相關技術。”
“具體情況如何?”彭茂邦問了一句。
“比我們預期的理想一點,只是難度不容低估。”潘雲生拿起了放在桌上地香菸,“即便加大投入,因為難以在找到更多的相關科研人員,研製進度也有可能滯後。以我的判斷,能在2024年底完成測試就非常不錯了。”
“也就是說,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能形成實戰能力?”
潘雲生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麼。
對於潘雲生的分析,沒人持懷態度。軍情局是軍事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門之一,一直負責掌握最高階別的軍事技術。潘雲生在這一行幹了幾十年,就算不是學技術出身,也算得上是軍事技術界的權威。
“果真如此,我們就得想辦法解決問題。”趙潤東揉了揉額頭,說道,“日本有足夠的能力在三年內完成導彈與彈頭小型化工作,生產數百枚核彈頭與上百件運載工具,甚至有能力建成戰略核潛艇。如果我們不能在三年內初步建成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在東北亞地區與亞太地區地活動將受到巨大限制,甚至不得不承認日本的大國地位。”
“如果解決不了呢?”顧衛民問了一句。
趙潤東苦笑了一下,朝潘雲生看了過去。
“只能想方設法的爭取足夠的時間。”潘雲生猛抽了兩口煙,“一是積極主動的在日本展開活動,與美國、俄羅斯等國共同制裁日本,減緩日本核軍備的建設速度。二是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完成載機等其他方面的研製與製造工作,儘量壓縮空基鐳射攔截系統從完成試驗到形成戰鬥力的間隔時間。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別地選擇。”
“後者完全靠我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