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闖他一回紅燈 老調子已經唱完 (第1/2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裝的是夏啟。
按照也許是編造出來的老規矩,禹在生前也指定了接班人,這就是“益”。禹去世後,益也蕭規曹隨,躲到了箕山之陽。然而故事卻並沒重演。酋長們都不理睬他,反倒成群結隊地擁戴啟當老大。啟也不客氣,受之無愧了。
老調子已經唱完,這戲演不下去。
如此結果,很讓儒家沒面子,可惜卻是鐵的事實。更何況,如果不承認世襲制的合理性,則從周武王到漢武帝,其合法性豈不也都成了問題?
只好打圓場,說明“事出有因”。
司馬遷說,啟這個人,其實是很優秀的。不像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扶不起來。再說了,益當二把手的日子短,才幹和功勞都還沒來得及表現。所以酋長們都擁護啟,都說我們的領袖不愧為締造者大禹的兒子啊![2]
好一個“吾君帝禹之子也”!扯來扯去,只有這句話說到了根本,說到了點子上。
是的。禹的兒子,這才是關鍵。
其實,前面講的那些,什麼“禹子啟賢”,什麼“佐禹日淺”,都不能自圓其說。啟優秀,難道益不優秀?不優秀怎麼能入禹的法眼?益當副手的時間短,難道啟的時間長?他可是一天都沒幹過。說到底,就因為世襲制勢在必行,此刻不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因此,就算益的資歷深、功勞大,比啟還要德才兼備,恐怕也沒用,除非益的實力大大超過啟。
實力才是資本,世襲才是趨勢。
事實上,啟廢禪讓之前,各部落的酋長恐怕早就已經世襲。這時,如果聯盟的老大還得“讓”,誰都彆扭。相反,能把禪讓制給廢了,則皆大歡喜。那些早已變成“各路諸侯”的傢伙,當然樂觀其成。
事不宜遲,順水推舟,夏後啟毅然闖紅燈。
結果怎麼樣呢?他成了“元后”。其他那些,則叫“群后”。當然,他們原本就叫“後”,比如後夔、后稷、后羿等等。但,名稱沒改,性質變了。過去是部落酋長,現在是國家元首。這就像古代印度,部落首領叫“羅惹”,邦國君主也叫“羅惹”。正所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table border="0"><tbody><tr><td><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3910421.jpg"/></td><td>◎甲骨文“後”許慎《說文解字》釋:“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