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告別圖騰 認祖歸宗 (第2/2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要堅守崗位。只不過在圖騰時代,它要變成動物,比如蛇、鳥、牛、羊、龍等等。但骨子裡,還是那話兒。
顯然,祖,是父系制度和男權政治的象徵。
但,圖騰是把男性生殖崇拜神聖化,祖宗則是把圖騰崇拜世俗化。所以“祖”的形制和意義都要變。在氏族時代,它就是生殖器;到部落時代,就變成象徵物;到國家時代,則變成了宗廟和神主。
宗廟就是祖先的祭殿,神主則是祖先的牌位。神主應該是先有的,辦法是把對氏族有開創之功的男性祖先之符號刻在石祖或陶祖上。後來祖宗越變越多,性器也不再堂皇,就換成石牌和木牌,但仍然叫“祖”。為了供奉神主,又蓋起了房子,這就是“祖廟”或“宗廟”,簡稱祖和宗。宗字上面那個“宀”(讀如棉),就是房子;下面那個“示”,就是牌位。
神主和宗廟,就是“祖”的新概念。神主就像圖騰一樣重要,宗廟則像祭壇一樣崇高。因此,建立氏族或家族,都要先建廟。以祖廟為中心,族長率族而居,叫做“籍”。祖立則籍立,祖在則籍在,祖毀則籍亡,叫“毀廟滅籍”。
這樣的籍,當然就叫“祖籍”。
進入國家時代以後,祖廟或宗廟又成了國家的象徵。以祖廟為中心,國君率民而居,叫做“國”。祖立則國立,祖在則國在,祖毀則國亡,叫“毀廟滅國”。
這樣的國,當然就叫“祖國”。
後面的結論便順理成章:華夏既然是“祖宗之國”,也就不會是天國、神國或者法治國。
那麼,華夏的體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