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視察是為了統一 (第4/5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蘭州——寧夏之行:方圓百里左右,只有綿延無亙的尖頂,淺褐色的黃土山丘,山丘四圍被沖蝕成乾裂的溪谷……
號角吹響了,民眾開始歡呼,樂隊開始奏樂,歡迎蔣介石夫婦和張元帥。客人們走下飛機,馬鴻逵將軍和其曾任山東省主席的兄弟馬鴻賓將軍走上前去與他們一一握手,表明寧夏仍在黨國手中! 蔣介石對這句評語,極為讚賞。
內蒙古政治委員會也發報邀請蔣介石去視察,他採取了一個折衷之法,派一位友好使者去內蒙,而他則偕大隊人馬到達察哈爾的張家口,繼而轉赴綏遠再去太原,孔祥熙由北京到太原迎接。
南昌行營急電告知,中央紅軍已突圍西征。蔣介石即偕行營高階幕僚飛赴南昌,而宋美齡、孔祥熙和端納則取道北京、天津、青島、上海返回南京。他們在一個月裡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旅途。
這次視察,使他看到了各地方勢力的複雜和虛弱,增強了統一中國的信心。視察途中,他曾向端納問策:“用什麼有效方法駕馭這些各懷異心的地方勢力?”
“你可以看看馬基亞弗利的《君主論》。”
“馬基亞弗利是誰?”
“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出身於佛羅倫薩的沒落貴族家庭,是但丁的同鄉。”
“他的《君主論》的要點是什麼呢?”
“他讚美共和國制度,渴望祖國統一。”
“這也是我的奮鬥目標。”
“他認為理想的共和國應該是人民代表、貴族代表和選任的國家元首共同參與政權的行使。”
“我也贊成這一主張,這比賽克特講的德國那一套,更容易被國人接受。”
“但是,在義大利長期分裂的條件下,建立中央集權制君主國,才是最為適當的政權形式。”
“有道理。那時義大利的分裂也像現在的中國嗎?”
“不,那要複雜得多。”
“要達到這一目標的方略是什麼?”
“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君主出來,統一分裂的局面。”
“中國秦始皇就是這樣的人物。杜牧的《阿房宮賦》第一句就是:六王畢,四海一。”
“《君主論》不僅主張統一局面,而且還要驅逐外國的侵略!”
“中國也將如此,日本必須從中國土地上撤出去!”
“日本外務省天羽英二在今年4月17日發表的宣告,恰恰反映了他獨吞中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