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蔣介石的目光,在洛陽停留得最久。
1932年,一·二八淞滬事變發生,蔣光鼐、蔡廷鍇指揮的十九路軍在上海,正把日寇打得頭破血流、屍骨橫飛的時候,南京國民政府卻以不可思議的驚慌失措,在事變後第三天倉皇遷都洛陽,留何應欽在南京維持治安,留羅文幹主持外交。其餘一千多國民黨軍政要員難民似地湧進古都。因行事匆忙,國民黨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佔據了河洛圖書館,行政院及中央政治會議,擠進了職業學校。三月,由汪精衛主持召開了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決定了在國難期間黨務、軍事、外交、內政等方面的實施原則。
正是在這裡,蔣介石被正式推舉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參謀部參謀長,接著又決定西安為陪都,洛陽為行都。
5月5日《淞滬停戰協定》正式簽字,12月1日國民政府又遷都南京。
蔣介石很喜歡洛陽。就在一個月前,他從漢口抵達那裡,參加中央軍事學院洛陽分院的開學典禮。1934年的10月10日雙十節,正值豔陽高照秋高氣爽,他偕夫人宋美齡、私人顧問端納、少帥張學良、行營秘書長楊永泰、侍從室主任晏道剛登上檢閱臺。
開學典禮成了隆重的閱兵式,以龐大的軍樂隊為前導,鼙鼓號角震耳欲聾聲達寰宇。校方為了壯大聲色,竟從當地駐軍借來八輛裝甲車,弄得塵土飛揚,煙霧瀰漫,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在十月的陽光下泛出灼人的血光。學員方隊,雖然不太整齊,卻也威武雄壯。他們向蔣介石和宋美齡行注目禮,那種激動人心的場面,使感情細膩、奔放的宋美齡瑩亮的眼裡噙著欣喜的淚花。
校閱完畢,三千學員與部隊肅立臺前,聆聽委員長教誨。蔣介石先對學員們努力學習、精誠服務進行嘉勉,而後是千篇一律的訓導: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國家內亂頻仍而對外用兵者!不安內則不能攘外,日寇是疥癬之疾,共匪才是心腹大患。共產黨只希望我們與日寇拼個兩敗俱傷,他們坐收漁人之利。共產黨的方誌敏北上抗日先遣隊,名為抗日,實為威脅我南京,企圖收圍魏救趙之效。……共匪不除,國無寧日!只有先安內才能攘外,誰不懂得這個道理,那就是糊塗蟲!
他殺氣騰騰地吼叫著,把拳頭高舉,就像要立即驅趕著臺下受檢閱的部隊奔赴戰場!典禮之後,他餘興未減,驅車去銅駝巷參觀老子故宅。
洛陽古稱洛邑,周平王東遷於此,世稱東都。戰國時,改稱洛陽,因在洛水之陽而得名,成為我國六大古都之一。自周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