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舊地重遊的老紅軍和中外遊客,都從這裡邁出重走長征路的第一步。
山上有一古寺,名曰云山古寺。廟裡的菩薩已在打土豪分田地時,被掃地出門了,人民便成了自己的玉皇大帝——“一切權力歸農會!”
1934年7月,中央政府從沙洲壩遷移到這裡,中執委主席毛澤東,人民委員會主席張聞天就在寺內辦公。古寺側後,有一棵數百年的香樟樹,濃蔭如傘蓋,是毛澤東看書、沉思與人傾談的地方。他曾仰望濃如綠雲的樹冠對徐特立開玩笑說:
“當年劉皇叔坐在大樹下納涼時,怎麼說來著?當我做了皇帝時當以此為傘蓋!這也許是羅貫中的虛構!”
“也許不是虛構,它充分表達了劉備當時的雄心。古人有言:‘虎豹之子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雛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幹大事業的人,不立志是不行的!”徐特立說。
“中國不是西方國家,統一中國,治理中國光靠外來的教條不行,要有中國的方法。你到過歐洲,也到過蘇聯,據說那裡的松柏都跟這裡不一樣。”
“這個道理很對,”徐特立表示贊成,“中國的事情就是這樣。《考工記》裡說:‘桔逾淮而北為枳’,事實也是這樣,換了水土就變味。”
“可見你和那些吃洋麵包長大的布林什維克不一樣,雖然也吃過幾天,可是腳還站在華夏大地上。有些人,腳在這裡,腦袋還在那裡。身首異處,能長久乎?”毛澤東不由哈哈大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治理中國,要中西結合,西為中用……馬克思加秦始皇。不過秦始皇不是人民的皇帝,而是封建君主!”
這時的毛澤東,他的想象中,只能出現他所深研真知的中國曆代王朝興衰的畫面,那些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各自帶著顯赫功業的靈光,走過他的面前。淮河以內的泥土自然會把江南之桔變成枳。長也在斯,短也在斯;得也在斯,失也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