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1934年10月28日 于都河畔 (第1/3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h2>一 留守蘇區</h2>
于都河畔,站著一個婦女,亭亭玉立,在寒風冷月中神秘飄逸,悽然西望,宛如一個精靈。
方麗珠不知道把滿心的恐懼去告訴誰。自從萬世松西征之後,她經歷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啊!
據說,紅軍已經遠去,白匪即將殺來,紅軍永遠回不來的謠言已經悄悄傳播了。
不,這不可能,她不能相信,她怎麼可能想象萬世松不回來了呢?如果沒有了他,沒有了對愛人的等待,沒有了對他的牽掛,她怎麼能活得下去呢?她不怕死,她已經在於都河裡淹死過了。只是為了他,才活著。她後悔沒有堅決地跟他去。後來她才想到,應該女扮男裝,不經批准,替別人去當挑夫,跟隊同行。只要能跟他在一起,任何痛苦不僅可以忍受,而且是一種甜蜜的享受了。
現在村民們都沉浸在苦難中,只有羅自勉——那個七十歲的老人最關心她,把她視為自己的女兒。這個羅自勉,是壯年喪妻而不再娶的古怪老人。
方麗珠記起在和紅軍告別時,她等在於都河邊,聽到毛委員的一段話:
“鄉親們,父老兄弟姐妹們,”他語調平和,有著一種壓抑的激動,“敵人這次圍剿,兵力比以往多,紅軍不能不暫時轉移。”他濃重的湖南口音聽起來有些異樣,但他從容不迫,使人感到一股鎮定人心的力量,“我們還留下很多部隊,堅持游擊戰爭。……局勢當然很嚴重,不能麻痺大意。要堅壁清野,準備上山打游擊。……等待著紅軍主力再回來……”
毛澤東講完這段話時,似乎發出一聲嘆息。這種強忍的嘆息,刺痛了送行人的心。男人神情嚴肅,而婦女們,則抑制不住淚水奪眶而出,沿著秋夜寒風吹冷的面頰潸潸流淌。
方麗珠看著他舉起那隻特大的手,在向大家告別。
方麗珠看著一張張木然的面孔,始終沒有找到萬世松。她不敢打聽他在哪個部隊,是早已過去了?還是從另外一個渡口……
所有的人都散了,只有她站在河邊。好冷。
她忽然聽到一個聲音說:“你……你應該回家了。……我那裡有剩下的冷飯……”
她回頭望見了羅自勉,他們對視了很久。
天地間一片空曠,于都河在夜風中嗚咽。
悲痛緩緩地化成了力量。人們從生離死別、骨肉分離的悲傷中醒轉過來,一切感情的激流湧入了一條共同決心自救的河床。在當地黨組織的領導下,進行著一切應變措施,準備為保衛蘇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