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劉邦稱帝 關鍵的一票 (第2/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結束。
誰來結束?
韓信。
怎樣結束?
先按兵不動,誰也不幫。然後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一旦時機成熟,便據強齊,攜燕趙,出兵西進,為民請命。那時,勢必“天下風走而響應矣”。
問題是,這方案可行嗎?
可行。蒯通說,劉邦和項羽,相持不下已經三年。雙方都損兵折將,智殫勇磨,正所謂“銳氣挫於險塞,而糧食竭於內府”,怨聲卻載於道路。他們能夠動用的力量全都用完了。齊王不動作,誰都不敢先動。
這簡直就是天時。
所以,蒯通勸韓信拿定主意。因為天與不受,反受其咎;天與不行,反受其殃;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是這樣嗎?
是。因為韓信已經謝絕了項羽。不守中立,就只能幫助劉邦。而劉邦這人,是靠不住的。武涉就說,劉邦野心極大而品行極差。項王多次可憐他,他卻剛剛脫離危險便反咬項王一口。韓信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全因為項王還在。項王今日亡,明天就輪到韓信!
蒯通則進一步指出,在政治鬥爭中,交情友誼、親密戰友什麼的,都是靠不住的。張耳和陳餘,不就反目為仇嗎?文種和范蠡,不就兔死狗烹嗎?為什麼?“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嘛!
韓信就正是這樣。他的威望,已名高天下;他的成功,已經舉世無雙。蒯通說,具有這樣的“震主之威”,又擁有那樣的“不賞之功”,歸楚則楚人不信,歸漢則漢人震恐,只能守中立。不守中立,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歷史證明,他們說得沒錯。
然而韓信猶豫再三之後,還是投了劉邦一票。
韓信為什麼既不聽武涉的,也不聽蒯通的,讀者自可見智見仁。也許,他不忍背漢。也許,他心存僥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知恩圖報。
事實上,他也是這麼跟武涉和蒯通說的。
韓信說,漢王對我恩重如山。他脫下自己的衣服給我穿,分出自己的飯菜給我吃,讓出自己的車子給我坐。我聽說,坐了人家的車子,就要承擔人家的禍患;穿了人家的衣服,就要分擔人家的憂慮;吃了人家的飯菜,就得拼出命來。我怎麼能見利忘義呢?
但,韓信沒有背漢,也沒有出兵。
劉邦無奈,只能請教張良。張良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讓劉邦許下諾言:勝利之後,陳縣以東歸韓信,睢陽以北歸彭越。劉邦當場同意。兩個月後,韓信的齊軍,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