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三吳佳麗地 (第4/10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黛樓兒見他一臉憾意,不禁淺淺一笑道:“如今大明也有水師呀,只不過……只是用來綏靖海疆,追剿犯禁出海的商人、漁民,那船隻能在近海巡弋,經不得海上風浪的。”
楊凌想起吳濟淵對海上通商的態度,似乎江南一帶計程車紳和百姓民風開放、意識先進,對於開放海禁大多持贊成態度。
自己回京後如果向皇上建議通商,估計朝中阻力不小,如果江南一帶各個階層對於開放海禁持贊成態度,那就可以加強自己的說服力度。
黛樓兒接觸的大多是江南名流,對此必定有所瞭解,向她多瞭解一些,要說服皇上便多了一層把握。
不過他看黛樓兒說話小心,明明對大明水師的能力不以為然,卻不敢直言不諱,只有自己先表明態度,想必她才會直言不諱。
想到這裡,楊凌道:“是啊,如果海上通商,大可富民強國,同時隨時可以知曉異國國情,也不會蔽塞朝廷耳目。象如今這樣,我大明臣民被鎖於陸地,外夷遊弋海上,待外夷海船有能力萬里縱橫時,大明漫長的海疆就會從天塹變為坦途。北疆年年飽受韃子侵擾,防不勝防,這海岸線之漫長何止數倍於九邊防地,如果有敵從海上來,佈置多少軍隊也無法防範吶。”
黛樓兒笑道:“大人遠見卓識,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也。”
楊凌訝然停步,望著她道:“好,說的好,一語中的呀。”他囉嗦了半天,表達的不過就是這個意思,想不到這女人倒是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黛樓兒莞爾一笑道:“這可不是草民說的,草民一介女……哪有這般見識?這是鄭和鄭公公昔年說過的話。”
楊凌聽說百年前的鄭和能有這般見識,眼光如此長遠,倒這位三寶太監心下欽佩不已,這人雖是閹人,單隻這份見識,多少博學鴻儒能及得上他?
穿過密林,只見作塘連線處出現幾座船塢,每座船塢寬度從十丈到三十丈不等,長度均有一百六七十丈,船塢內空空蕩蕩的一艘船也沒有,塢上有水閘、木橋、石城,不過看來到處雜草叢生,荒荒涼涼的一個人影也沒有。
楊凌瞧了發怔,不敢置信地道:“這就是龍江船廠?造出百米寶船的地方?難道這裡已經被撤除了麼,怎麼一個人都沒有?”
鄭百戶聽了忙領了幾個人四處尋找,不一會兒從船塢下發現一個頭發花白的老漢,正蹲在那兒提著魚竿兒釣魚,鄭百戶喜出望外,連忙將他喚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