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兵發滿刺加 (第1/6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雙方的會唔非常和氣,在海邊搭設的帳蓬中,腳下是鬆軟的沙灘和貝殼,耳邊是風送鳥鳴,但是雙方的分岐自一開始就根本無法達成統一。
艾澤格堅持最大的讓步是嚮明廷稱臣,但是滿刺加必須掌握在他們手中。而楊凌則堅持滿刺加必須復國,葡國軍隊必須撤離。
不過葡國可以在那裡甚至大明港岸設立商務處,派遣政府官員和商人代表,在大明秩序下同東方人做交易,和大明的商人公平競爭。同時,由大明政府保障到遠東來的葡國商人安全和利益,作為回報,葡國也需保障大明遠洋船隊的安全和權益。
對此提議艾澤格一口回絕,他想要的是控制印度洋,獨霸遠東貿易,而楊凌的提議雖然對於葡國來說同樣可以帶來鉅額的收益,但是他們將不得不面對其他西方商人的競爭,和東方商人的壓力,貿易的主動權將不掌握在他們手中。
雙方第一次談判不歡而散,楊凌一面向正德皇帝彙報談判情形,一面要求從北向南,將各地水師主力南調福建和廣東,遼東、南京、泉州三大造船廠和軍器局日夜趕工,竭盡全部財力製造新式戰艦並裝備水師。
暫時的財政困難是肯定的,但是這一仗如果打輸了,就會更加助長佛郎機人的野心,甚至其他西方國家也會躍躍欲試,跑來東方蠶食大明的海洋權力。
如附骨之蛆的長期膠著帶來的財力消耗將更加難以承受,而且由此失敗引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很難預料對大明政壇造成什麼影響。
昔日吳國的採桑女在做遊戲時不慎踩了楚國女子的腳,最後竟然從兩家發展到兩城,最後是兩國之間的大戰,造成十餘萬人的死亡,楚王妃也被生擒,從此兩國結仇。
時勢造就人,可是時勢卻是人來推動的,並非任何事都存在什麼歷史必然,官場上更是如此。楊凌雖有正德帝的寵信和支援,可是劉瑾一派和殘存的弘治朝老臣勢力都對他虎視眈眈,如果他落敗後他們趁機發動全國的政治輿論逼他下臺,恐怕他做過的所有努力和政策都要因此煙消雲散,他的失敗和國運的改變又算是什麼必然呢?
所以儘管接到密報,知曉朝廷財政困難,各地此時收成未獲,百姓們生活艱難,有些地方已怨聲載道,楊凌也只得咬牙堅忍。
百姓們站不到這樣的政治高度,有些事是無法求得他們的理解的,楊凌也不打算做這樣徒勞的努力,可是經濟情報傳來的不好訊息,還是令他憂心忡忡。類似於提倡休克療法的政治家,所承受的壓力是無比巨大的,何況這不是整個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