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恩首次希望自己從來沒有創立天師道。
他乘坐的小風帆駛進翁州島的海港,數以百計的大小戰船展現眼前,旌旗似海,波浪般隨風飄揚,與平靜的海面相映成趣,景色壯觀。
歡叫吶喊聲震天爆響,恭候在岸邊的天師軍人人跪地膜拜,口呼天師之名。
孫恩卻完全沒有心情投進這種氣氛去。
他對五斗米教的認識,始至親叔孫泰,亦是孫泰親自出面,懇求當時有道家第一人之稱的閒雲收他為徒,得傳道家無上功法。
五斗米教最吸引他的是“黃天太平”和“羽化飛天”兩個理想。前者為人世治平之道,後者為出世破迷之法。
“天貪人生,地貪人養,人貪人施”。帝工應以道治人,平均一切財富,以“太平”治國,在“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氣運轉變下,天師道遂應運而生。
在晉室之前,五斗米道主要在庶民間流傳,直至一代道學大宗師葛洪旁出,把五斗米道和儒教合一,提出黃帝也是“先治世而後登仙”,五斗米教才開始在世族問傳播。在建康的世族裡,有不少人是信奉五斗米教的,卻不是他孫恩天師道的信徒,且視孫恩為異端邪說。
正是在“黃天太平”的治國理想下,孫恩成立天師道,既聚集了東土諸郡飽受凌逼剝削的庶民百姓,亦吸引了大批受盡僑遷世族欺壓的本土世族。這群本土出身的世族,一邊讀孔孟的聖賢書,做高官、掌權勢,另一邊則採藥煉丹,“先服草木以救虧缺,後服金丹以定無窮”。如此成仙有望,且不必放棄祿位,對孫恩自然大力支援。
一直以來,這是孫恩深信不疑的理念,“無治國後成仙”,是多麼動人的理想和志向。可是三佩合一後仙門的出現,卻動搖了他的根本信念。仙門事實俱在的告訴他,人世間發生的一切,只是一場生與死之間的遊戲,比之破空而去,是那麼的不關痛癢。一切所謂的生死成敗,再不放在他的心上。
崇奉天師道,又或把天師道拒於門外,也再沒有分別。能否得到“破空而去”的“真正解脫”,與通道或不通道,至乎煉丹服藥,並沒有絲毫關係。
假如天師道不是由他一手創辦,他可能永遠不會回到翁州島,再不用面對眼前的景況。天下間只有破空而去,方能令他心動。
風帆泊往碼頭。
盧循和徐道覆迎來。
孫恩灑然躍飛下船,登時引起響徹海港的歡呼。
孫恩足踏實地,負手而行,兩徒追在他身後,識趣地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