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科舉是人情世故 (第2/3頁)
忽悠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捐了一筆錢,應下了擴建的事情,才回了宮中。
然而靈感寺,武德四年就廢寺了,如今武德三年應下擴張,可見也是個笑話。
李鄲道也沒有運目觀望,單隻拉著李戚氏,李寶京,乃至同行的楚家人回去。
唐朝初期,科舉基本都是世家貴族玩弄權利的另一個名利場,能出頭的平民百姓很少。
而且考生能否被錄取,並不完全取決於卷面上的成績,還得看“通榜。”
所謂“通榜”,即主考官可以採訪舉子在社會上的才德聲望,製成“榜貼”。
這樣的榜單其實跟之前的九品中正制度的選舉制度沒什麼兩樣。
而名望,在百姓中的還不算,還得是社會名流,文壇鉅子,達官貴人的推薦才算。
有時在考試之前,主考官就已經根據“榜貼”內定了名次。
那個舉薦的能量大,哪個第一。
科舉不是打打殺殺,科舉是人情世故。
李福德的才氣,可以說在科舉中失利也是正常的。
畢竟李白這樣的,都不想走科舉,而是混京城名流圈,希望得到舉薦。
當然李福德能考上最好,哪怕是做個九品小官,李家也是進行了質的飛躍。
進了體制內,跟沒進體制內肯定不一樣,前面幾年做小官熬資歷,等著後面仗打完了,人殺完了,再使點力氣,攀附關係,往上爬也不遲。
不過李福德的脾氣肯定不會是這樣藏鋒的,但無論如何,李家未來都不會差。
而在考試院裡的李福德,領了號牌,找到了自己所在的隔間。
別人或許要考一場兩場就是,李福德卻要考四場,明經,明法,明算,進士。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不過李福德初次進考場,還是信心滿滿的。
而進入考場的人確實老少皆有,小的十幾歲,大的白髮蒼蒼,也快花甲之年了。
由於春雨延綿,考試院又是前朝繼承下來的,有些荒廢,雖然提前打掃了,還是透著一股黴味。
李福德倒是沒有皺著眉毛,只是裡面隔間太多,靠窗戶的卻少,光線昏暗,不是靠蠟燭,就是靠油燈,因此氣味更難聞了。
再過一天,考生在考場解決屎尿屁之後,那氣味只怕會更難聞。
李福德靜坐下來,這些日子他也內煉了,有些功效,並不算身體文弱。
將紙墨筆硯,一一攤好,等待著考官將卷子發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