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禮儀之邦 (第2/7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邦,絕對的禮儀之邦。
正因為魯國是禮儀之邦,各國諸侯要了解周禮也往往到魯國學習。從前是中原諸侯國家,如今,就連秦國和楚國也派人來學習,他們也想早日甩掉蠻族的帽子,玩一玩文明牌。
魯國有專門的機構對外國人進行周禮培訓,靠這個每年能掙到大筆的收入。
看看如今的大英帝國靠文化輸出、文化旅遊來維持經濟,靠老祖宗留下的那點遺蹟來支撐門面,這一點與當年的魯國是何其相似。
販賣文化,魯國人在販賣文化。
【丟人現眼】
轉眼間,魯僖公鞠躬盡瘁了,於是魯文公繼位。而臧文仲年歲漸高,執政一職就交給了魯僖公的弟弟公子遂,因為他的封邑在曲阜東門之外,又叫做東門襄仲,是東門這個姓的得姓始祖。
與臧文仲相比,東門襄仲的學問可就差得太遠了。
魯文公四年(前623年),衛國的寧俞來魯國聘問。按照魯國的習慣,同姓國家來的客人都是兄弟,接待標準要高於異姓國家。當然,齊國雖然是異姓國家,可是那是姥姥家,接待規格與同姓國家相同。所以,寧俞來到,接待規格很高。
魯文公親自請客,六卿作陪。不過,臧文仲請了例假。為什麼說是例假?因為老爺子年歲太大,身體不好,這種迎來送往的事情照例就不參加了。後來不知道為了什麼,例假成了月經的代名詞。
國君請客,那可不是胡吃海喝,那是有講究的,吃什麼喝什麼奏什麼音樂都不是亂來的,都是按照周禮來的,一來表示鄭重,二來也是文化展銷。這一次,按照東門襄仲的佈置,伴奏音樂是《湛露》和《彤弓》兩首詩。按照規矩,寧俞就應該在席間答謝或者吟詩作答。可是沒想到寧俞只管吃,什麼話都沒說。
“哎,寧俞據說很聰明啊,怎麼這麼不懂規矩?來到禮儀之邦,一點禮也不講啊。”魯文公有點不高興,不過他覺得一定有什麼原因。
於是,散了席,文公就派東門襄仲去問問寧俞究竟是怎麼回事。
東門襄仲不去,因為他自己心裡沒底,他把這活改派給了司馬公孫敖,公孫敖是誰?慶父的兒子。
“老寧啊,我家主公讓我問你呢。怎麼吃飯的時候我們奏了音樂,你沒什麼反應呢?是我們什麼地方失禮了嗎?”公孫敖來問寧俞。他這人大大咧咧,也沒有拐彎抹角。
“你不知道嗎?”寧俞反問。
“我知道什麼?我知道還來問你?”公孫敖有點丈二和尚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