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船浩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唐船 !
朝鮮明宗二十年(公元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國王李峘病逝,因世子李暊早亡,首相奉遺教迎十五歲的河城君李昖即位,成為朝鮮王朝第十四代君主,廟號宣宗。
雖然宣宗已經執政了十年,始終沒有擺脫朝中的黨爭,朝中的大臣及士大夫依照他們在王城居住的區域不同,分為東人黨(嶺南學派)和西人黨(畿湖學派),朋黨之間角逐名利、互相攻擊,利用權勢打擊和迫害對方。
朋黨以私利而勾結在一起,歷來便是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唐文宗曾嘆曰:去賊易,去朝廷朋黨難。
面對北方女真部落不時騷擾邊境,掠奪人口,隔海相望的倭寇的侵襲,血氣方剛的宣宗李昖力排眾議,開春闈武科,親臨武科場彩山廳觀摩取士,沒想到舉子李舜臣中途退場,馬踏圍觀的民眾,造成了一場大亂。
李舜臣被從馬背上拽下來之前,眼望著靈兒雖然擺脫了挾持,但依然神志不清,卻也不敢大聲喊叫,直到靈兒消失在人群中,才停止了掙扎,被五花大綁帶到了彩山廳的臺下。
宣宗李昖面色慍怒,端坐在彩山廳的團龍靠椅上,臺下東人黨人和西人黨人身穿紅袍,頭戴紗帽的大臣位列兩旁。
兩位主考官先來追問李舜臣,李舜臣便將剛才的突發事件詳述了一遍,御林軍也來作證,說是有倭寇趁機綁架民間女子,只是沒能抓到倭寇,那名被救下的女子也不知去了哪裡。
臺下的東人黨人和西人黨人彼此之間接頭接耳,都在關注對方的表情,似乎對李舜臣衝出武科場救人的事件並無多大的興趣,只待對方有什麼樣的表態,自己一方準備好充分的論據反駁也就是了。
還沒等宣宗李昖表態,左邊的一個大臣出班上奏,講道:“陛下,微臣以為,科舉是國家取士的大事,豈能如此兒戲!李舜臣目無尊長、桀驁不馴,將來是一大害,必須割除李舜臣的舉子功名,方可端正朝綱,臣建議把李舜臣充軍發配永不敘用。”
宣宗李昖知道了實情,已經消了心中的怨氣,知道臺下必有一番紛爭,便面無表情的站了起來,漫步踱到彩山廳前。
右面走出來一位大臣,出班奏道:“微臣不以為然,李舜臣憑武藝,戰勝五傑,本該為狀元,代掛帥印,在接受第六名舉子的挑戰中,也佔了上風,明知此舉有可能斷送自己的前程,卻義無反顧的追擊倭寇,營救一個平民女子,實乃俠肝義膽的忠義之士!管子(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