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第2/7頁)
青丘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感情生疏,只是因為那不是她的家、不是她的親孃而已。太皇太后只能以外人的目光看待分析敏若,又無法跳脫出時代思想的侷限,所以最終只能得出那樣的結論。
其實敏若想到這已經純粹是在心裡胡亂想來抖機靈的了。
主要是她對太皇太后的用意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就決定不逼自己,開始抖機靈找樂子,但這一個機靈抖得她還沒一樂呢,忽然就感覺思路清晰起來了。
——這兩件事沒準還真有關聯。
便是敏若針對太皇太后利益的兩種猜測,其實也能連線到一起。
康熙的公主們長大了八成都是要撫蒙的,太皇太后作為流著蒙古血脈的愛新覺羅家人,又怎會不希望公主們嫁去了蒙古,便一心向著蒙古呢?
只有公主們學到了敏若的“六親不認”,嫁到蒙古去,才會從此一心為蒙古考慮,而不是身在蒙古心在京師,仍以大清國的利益為上而非以蒙古利益為上。
這是什麼路數啊!
敏若被自己的猜測驚了一下,但想到那些年太皇太后源源不斷地往先帝后宮中安排嬪妃,康熙繼位後又先後安排了數位出身科爾沁貴女入宮待年,又覺著這個猜測並非毫無可能的。
當然,這也只是她胡思亂想的結果,敏若沒把這聽著就有幾分荒謬的猜測強往太皇太后頭上套,暫且將這一茬在心內帶過,在坤寧宮坐著受了歲,過交子,祭祖禮佛後,宮人奉了水餑餑——即餃子上來。
再過些年,宮內除夕夜宴的流程便已確定了,進湯膳羹品、每位分設席位、有樂曲歌舞助興,也不再拘泥於坤寧宮當中守歲。
但如今宮中還保持著在坤寧宮圍坐炕上分設小桌進除夕宴的舊俗,其實敏若覺得還是這樣好,至少炕上暖和,冬日裡無論外頭是多大的風雪,坤寧宮裡三面萬字炕,燒起來整個屋子都是暖烘烘的,坐在上頭能從腿暖到腳,比坐在椅子上舒服多了。
敏若近年來生活作息規律,幾乎亥時前後就會入眠,早上睡到多晚是她的事。上輩子晚睡早起多了,這輩子能夠自主作息,敏若多少有些報復性多睡的心理,日子長了也就成習慣了。
除夕一年一次,守歲是必須的,但對敏若而言實在磨人,尤其坤寧宮地方暖和,熱氣一燻她就更困了。吃過水餑餑,康熙起身與太后一同侍候著太皇太后離席,這是象徵著守夜這一大“關”過了的訊號,敏若立刻響應,迅速與同樣睏倦不堪的嬪妃們辭別了,在蘭芳的攙扶下離去。
阿哥公主們得對著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