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國事顧問端納 (第3/10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以後,每天早晨和晚上,中小學生和大學生,軍人、官員和各組織機構,圍在旗杆周圍,向代表中國的國旗敬禮。
蔣介石和宋美齡根本不可能理解人民,既沒有共同的利益也沒有共同的語言,更談不上共同的感情,但宋美齡在所到之處向外國傳教士和婦女俱樂部發表演講,卻取得了意外的效果,將外國的太太們、教會團體和傳教士們吸引到自己身邊。
美國的斯特林·西格雷夫這樣評價宋美齡:
宋美齡對中國人民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但她卻引起外國人的極大注意。不管她走到哪裡,她就向外國傳教士和婦女俱樂部發表講話。她本來已經是上海最重要的女交際家了;現在,她成了中國最重要的女交際家了。她將外國的太太們、教會團體和傳教士們集合到自己身邊。傳教士們只要能對朝廷擴大影響,自然是很高興的,不管如何虛假,他們開始把美齡看成是基督教的旗手……美齡之所以像魔術似地變成一位地道的宣傳家,是出於端納這位長期以來一直參與中國事務的干涉者的建議……
端納在五分鐘之內便來到了宋美齡的客廳。他穿著一身精工裁製的花呢西裝,一頭不算茂密的灰白色鬈髮。兩道濃眉下,一雙深陷的褐色的眼睛顯得和善而機警。他第一眼就看出宋美齡滿臉哀傷和愁思,這是難以測度的深沉的憂戚。
這位深諳心理學的樞密顧問,並不給宋美齡以廉價的同情和寬慰,那會使她產生不真實感。他採用的方法是循循善誘的回憶:
“這是勝利中的挫折,大幸中的不幸,共軍渡過湘江,終是漏網之魚,元氣大傷。委員長已經飭令各方部隊追堵圍剿,以使共軍不可能落地生根,只是增加了追剿的時日,多付一些代價就是了……”
宋美齡讓秘書送來不加糖的咖啡,親自端給端納。等候秘書離去之後,端納繼續說:
“回想過去,委員長自從擔任黃埔軍校校長以來,經過了無數坎坷和磨難,不都是化險為夷了嗎?挫折,並不都是壞事,創業總是艱難的。培根說過,‘奇蹟總是在厄運中出現。’”
“我總覺得委員長的敵人太多了。”宋美齡忽然感到一陣難以言喻的委屈和傷心,“連我二姐也反對他,子文也不理解他,不支援他……”宋美齡的眼淚迅速地湧滿了眼眶,低頭唏噓。
端納知道宋美齡提的是近年發生的兩件事:
1933年底,宋子文認為蔣介石為了第五次圍剿所提出的軍事預算過高,特別認為把大批金錢撥給各地方實力派收買他們剿共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