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尋找男子漢 (第5/6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形象?
因此,我常常懷疑,新派武俠小說成功的原因之一,沒準便正是恰好暗合了“重塑男子漢”的時代需求。
當然這絕不是說,中國未來的男子漢,或中國理想的男子漢,就是郭靖、楊過、楚留香、謝曉峰一類人物。苟如此,也未免太滑稽了。但在這些人物身上,我們也未嘗不能得到一點啟示,那就是:他們應該是剛柔兼濟、文武雙全,既有傳統美德又有現代風采的新男性。
事實上,如前所述,中國古代的男性,並非果真就像小說、戲劇中描寫、表現的那樣或窩囊無用,或冷酷無情,或虛偽無骨。比方說,歷史上的劉備,就未必那麼好哭;現實中的宋江,也未必那麼善跪。相反,像模像樣、可歌可泣、英氣勃勃、令人喜愛的傑出男性和風流人物,可以說是史不絕書。尤其是宋以前,更如此。從先秦至盛唐,我們民族,真可謂英雄輩出。他們或多才,或多藝,或多情,或多謀,或英武,或剛烈,或耿直,或俠義,或折衝樽俎,或揮戈反日,或“崛起蓬蒿,布衣而卿相”,或“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真是何等令人神往!可惜,宋以後,這樣的人物已日見稀少。即便有些鳳毛麟角,也嫌“成色”不足。甚至連帶“老前輩”們,在舞臺上也越來越“不像樣子”。只要將宋以後小說、戲劇中的歷史人物和史書上的記載比較一下,就不難看出其中的微妙。總之,宋以前的中國男人,大體上還是很像男人的。宋以後,對不起,就不大像了。到了明清,簡直就每下愈況,作為其縮影的大觀園裡,不是賈政那樣的“殭屍”,就是賈赦那樣的“蛆蟲”,最好的男人,也只不過是寶玉那樣的女性化哥兒。
這裡面的原因當然十分複雜,但重要的原因之一,則是封建禮教的制度化、定型化和心理定勢化。封建禮教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階級的壓迫和性別的壓迫。階級的壓迫使男人不再陽剛,性別的壓迫則使女人災難深重。於是,就男性方面而言,一部宋史就是不斷地吃敗仗、撤防、割地、賠款、送禮、求和、南遷和拿女子做犧牲品的歷史。這一歷史演到清末,就在鴉片戰爭中達到“高潮”。就女性方面而言,從宋元到明清,則是貞節觀越來越被推向極端、自主權越來越喪失殆盡的歷史。這一歷史演到民初,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吃人”。要之,宋以後的男人已不大能壓迫別的男人,便只好去壓迫自己的女人。結果,他們並未因此而更像男人,反倒在文藝作品中成了躲藏於女人羽翼之下的窩囊廢,作為宋史演義的《楊門女將》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顯然,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