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決定了人人平等的生產關係,而提升後的生產力,則又決定了奴隸制的生產關係。”
“而不同的生產關係,則又導致了不同的矛盾,從而決定了原始社會的形態和奴隸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等,我們可以稱之為社會的上層建築。”
同學們聽得有些茫然。
楊炎道:“現在不理解不要緊,我接下來還會結合實際,帶領你們去理解這句話。”
“你們現在只需要記住這句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又決定了社會的上層建築,而社會的上層建築會反過來作用於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又反作用於生產力。”
楊炎一邊說著,一邊將這句話板在了黑板之上。
板完書後,楊炎繼續道:
“有了上面這句話,我們就可以分析奴隸社會究竟是怎麼進一步發展的。”
“隨著冶鐵技術的成熟,鐵器漸漸代替青銅器,人們的勞動工具進一步完善,同時冶煉紡織等手工業從農業中分工出來,再加上生產技能的積累,意味著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再一步得到提升。”
“而奴隸社會中過度剝削的生產關係,儼然已經不適合日益增長的生產力,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被嚴重剝削的奴隸們反對奴隸主的鬥爭也日趨激烈,這就迫使統治階級不得不調整相關制度,試圖去緩和這個矛盾。”
“於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在推動了變法運動,其中秦國商鞅變法最為徹底,這也使得秦國逐漸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最終一統六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奴隸制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制逐步瓦解,開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
“在這個社會形態裡,土地依舊是最關鍵的生產資料。”
“但與奴隸社會不同,在這個社會形態裡,原本的奴隸不再像奴隸社會的時候沒有人身自由,被當成了勞動工具和商品,現在他們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至少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
“但是,他們仍舊沒有最關鍵的生產資料,也就是土地。”
“土地仍舊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沒有土地或者有很少土地的人們,為了生存,他們只能跟有土地的人租地來進行勞作,從而勉強餬口。”
“有句古詩描繪了這樣的社會場景,四海無閒田,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