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1/4頁)
快樂父子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的確是給自己的心靈之核上了鎖。”
蜂谷詩織是個純粹的笨蛋。
她在研究自己能力的時候,第一個實驗的物件就是自己。
於是,自私從心中剔除,過分強烈的責任感和更多的道德觀念被鞏固。誠信、忠實、友善、憐憫……塑造出一個理想當中的蜂谷詩織。
“……你這麼催眠自己,就沒有想過,萬一有一天,你變得不再是自己,又該怎麼辦?”小泉早紀很是困惑。
然而,她的困惑也只是得到了蜂谷詩織很輕的一聲回答:
“至少,我創造出了‘織夢者’這個理想當中的英雄。”
也是因為使用這樣的技巧,大幅度刺激了蜂谷詩織的能力強度提高,才能夠解決當年的心靈溶解。
不過,這一舉動,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也讓現在的蜂谷詩織嚐到了苦果。
在精神結構學說中,弗洛伊德將精神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階層。
超我在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中是指人格結構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蜂谷詩織使用自己的能力,將超我的那一部分極端擴大,從而擠壓了本我和自我的空間。
當原本的蜂谷詩織一點點被作為英雄的那一面吞噬,本我和自我受制於超我,無法達成平衡。
當這具身軀當中,只剩下單純的理想,不再具備人應當具備的慾望和本能。
蜂谷詩織此人大概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代號為“織夢者”的特級英雄。
而逐漸放棄自己的現實生活,放棄夢想,將所有精力都放在英雄活動當中,為他人而不斷奔走,也是失衡的過程。
這樣下去,遲早會消失的。
蜂谷詩織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這個結局。
不過……
她有時候也在想,這樣下去也挺好的。
就這麼捨棄掉作為蜂谷詩織的一切,這樣就可以將精神全部灌入夢境當中,成為守護人類精神的壁壘,做到仍然維持人類身體而做不到的事情。
就像是當年心靈溶解時所做到的那樣,雖然僅僅是一個夜晚,那種捨棄掉身軀,輕飄飄而又無法捉摸的微妙感覺,令她難以忘懷。
她可以無處不在,可以同時和無數人交心,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很多個人。
但,這一次夢境中所見到的舞臺,讓她所剩的那抹自我開始感到陣痛。
不甘心。
久違的,她感到了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