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在年節裡,王家小姐的生活和平時相比,到底也多了幾分熱鬧,她們從繡樓中出來的機會比以前多,元宵節雖然沒有出去觀燈,但到底也還是被背出了繡樓,和家裡人共享天倫之樂,過了元宵節,並山園裡就比從前要冷清了,這一日報喜等丫頭來送飯時,報喜便在樓下對教養嬤嬤道,“老爺近日去香雪海小住賞梅花了,家下人帶走了許多,如今園子裡比往常要寂靜,燈也點得怠慢了,嬤嬤每日回家時還要小心腳下,別崴了腳,那不是鬧著玩的。”
原來並山園雖好,但姑蘇城內富貴風流的名園又何止一處?王老爺平日多在並山園待客,偶然也會去老友在香雪海的別業小住,他這一走,陣仗是大的,先一個,近年來得寵的美婢、姨娘都要跟著過去伺候,二個就是平時慣常使喚的聽差、家人,以及陪侍身邊的兒子們,這些人又都要下人伺候,因此老爺一走,家裡便頓時覺得人丁比之前要冷落得多了。就連園子裡上夜的家丁都比從前要少。
報喜等丫鬟從前是等著廚房送飯來,這幾日藉口人口少了,顧此失彼,小廚房送來飯都涼了,幾個姑娘吃了落胃疼,便自己殷勤去取,藉此將園子裡的幾處地理都摸得熟透了,又因為一日取兩次飯,訊息也比教養嬤嬤要靈通些,便好心來提醒她。
這教養嬤嬤,說來是王老爺第一任太太帶來的陪房,輩分是高的,只年歲的確長了,骨頭疏鬆,雨天便覺得膝蓋疼,她每日在繡樓,這裡人跡罕至,也沒得甚麼閒天聊,人老了,也沒得力氣四處去走動,因此和樓上的小姐一般,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聽了報喜的話,倒也念她的情,道,“是了,你是個好的,平日裡最憐老扶弱,我這老胳膊腿,大冷天的,走在石子路上一步一滑,便是有個玻璃燈籠也不敢用的,跌碎了可怎麼是好?”
報喜一聽,便知道她是看上了太太送到繡樓來的幾個玻璃燈籠,因抿嘴笑道,“您老這說的哪裡話來,如今也不比從前了,聽說南邊的玻璃可便宜!一個燈籠,值當什麼?”她雖然經常看報紙,但和小姐一樣,對外絕不表現出自己對買活軍有絲毫的瞭解,只是以‘南邊’稱呼,因為這很可能被某個不知名的長輩認為‘不合適’,從此便再看不到報紙了。
當下便上樓去,和王瓊華低低商議了一番,取了一個玻璃燈籠來給嬤嬤用,那嬤嬤有了這燈籠,倒可以自己點燈回去,如此過了兩日,她倒也覺得便宜,偏巧這一日,報喜拿了晚飯回來,把燈籠擱在廊下,蠟燭也點好了,那嬤嬤回身鎖好了門,回身拿了燈籠要走時,杆子不知如何竟滑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