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春秋兩大霸主,晉和楚。
晉國國君安於享樂,內閣成員們則忙於貪汙腐敗,索賄受賄。對中原諸侯,是欺軟怕硬;對周邊戎狄小國,則是以偷襲的方式進行欺壓。
晉國,已經完全沒有霸主的樣子了。
楚國呢?楚國趁機雄起嗎?
嘿嘿,楚國更糟糕。
【葉公好龍】
楚平王這人性格溫和,對待大臣和百姓們也都不錯。不過,人的性格永遠是兩面性的,溫和換一種說法就是軟弱。
楚平王這人性格軟弱。
登基之初,楚平王宣佈停止對外用兵五年,五年之間,果然沒有對外用兵。那麼,五年之後呢?
楚平王六年(前523年),楚平王將陰地的百姓南遷到下陰(今湖北光化縣),隨後在郟(今河南郟縣)修建大城,以防備晉國和鄭國。
對此,魯國的叔孫婼說得一針見血:“楚不在諸侯矣,其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左傳》)意思就是:楚國人無心爭霸了,他們不過想維持現狀,平安度日了。
同年,楚平王下令在州來築城,以防備吳國。州來此前被吳國所滅,因為不容易防守,吳國將州來人全部遷到了吳國境內,州來就成了一片廢墟。如今,楚國人捲土重來,在州來建城。
對此,楚國左司馬沈尹戌說得一針見血:“楚人必敗。昔吳滅州來,子旗請伐之,王曰:‘吾未撫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來以挑吳,能無敗乎?吾聞撫民者,節用於內,而樹德於外,民樂其性,而無寇仇。今宮室無量,民人日駭,勞罷死轉,忘寢與食,非撫之也。”(《左傳》)
沈尹戌的這段話,是說盡管楚平王五年沒有用兵,但是都在搞拉動內需了,無限制地大興土木,老百姓根本沒有得到休養生機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州來建城,原本是想防備吳國人的進攻,而事實上卻是在挑釁吳國人,招來吳國人的進攻。
楚平王在兩地建城,說明了一個問題:楚國已經由戰略進攻轉變為全面退守。
楚國,已經主動退出了爭霸的行列。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霸主了。
既然沈尹戌出場,那麼順便要說一說沈姓的由來。
說到沈姓的由來,就必須弄懂沈尹戌的來路。而沈尹戌還是葉姓的祖先,所以,自古以來沈葉一家。
問題是,沈尹戌的身世歷來是個不解之謎。
我們從不同記載,來看看沈尹戌的兩種出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