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得意 (第2/4頁)
寫離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色已晚,兒子不敢打擾母后歇息,故此今日拂曉入宮,以便早些將這好訊息稟告母后。
“至於追封沈使君,兒子早有此意,此次大斗拔谷之役告捷,便想到了此事。”
這理由倒也說得通,張皇后雖還存有幾分疑惑,還是點點頭:“沈三郎當日臨危不懼,挺身而出,以身殉國,確實該大加褒揚。至於如何追封,你與群臣商議便是。”
她頓了頓,目露欣慰之色:“此次多虧你力排眾議,一力主戰。不過你畢竟年輕,還需多聽取吳尚書等一干老臣的忠言。”
尉遲越應是:“謹遵母后教誨。”
吐蕃寇邊多年,隴右不堪其擾,朝中議和之聲不斷,尉遲越一心主戰,可惜上輩子因自己是儲君,想著韜光養晦,便採納群臣之見,與吐蕃議和,錯失了戰機。
重生後他一改往日明哲保身的做派,命將領出關交戰,這才得已重創敵軍。
不過他畢竟是以儲君的身份監國,還未登上帝位,鋒芒太露難免惹來非議。
張皇后有此訓誡,亦是題中應有之義。
張皇后又就朝中之事囑咐了幾句,話說完了尉遲越卻仍不告退,她不由納悶:“三郎還有他事?”
尉遲越原本指望張皇后主動提及沈宜秋,誰知她渾似忘了這一茬,尉遲越不好直說,便只好東拉西扯地尋些話頭,將張皇后的飲食、睡眠都細細詢問了一遍。
張皇后想要更衣洗漱,奈何兒子磨蹭著不走,她也只好陪著耐心與他說話,兜兜轉轉繞了半天,不知怎麼又繞回了追封一事。
張皇后這回終於想起沈七娘這個忠臣遺孤:“可憐沈家七娘,父親去世時還不滿五歲……說起來,我忽然想起樁事來……”
她頓了一頓,回憶道:“那時候沈七娘剛回京城不久,她祖母曾帶她入宮謁見。我是從未見過那般好看的小娘子,真個是粉雕玉琢,只是瘦得厲害。別的孩子難得入宮總是四處張望瞧新鮮,她卻只顧低頭盯著自己腳尖,一聲也不吭。”
張皇后搖搖頭:“真是叫人心疼。對了,當日你也在,我與她祖母說話,便叫你帶她去後邊園子裡玩,不知你還記不記得。”
尉遲越露出茫然之色,那時候時常有命婦帶著自家孩子入宮謁見皇后,他哪裡分得清誰是誰。
張皇后又道:“你還要將最鍾愛的那柄小胡刀送給沈家小娘子。”
經她這麼一說,他倒有點印象了。
張皇后接著道:“倒叫我吃了一驚,那柄小金刀你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