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化之謎 (第4/5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點的菜。這下另一個美國人可就倒黴了。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喝下最後上來的一大碗榨菜肉絲湯。
認真說來,這當然只是小事一件。然而,正是在這件小事中,我們不難看出文化精神,即:中國文化的思想核心是群體意識,而西方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個體意識。
所謂個體意識,簡單一點說,就是認為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是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個人。因為具有自由意志,所以,每個人的幸福都要靠每個人自己去爭取,每個人的行為也要由每個人自己來負責。哪怕只是一盤菜的享用,也得自己點了自己吃;即便是在他人的誤導下點了榨菜肉絲湯,也得由自己硬著頭皮喝下去。因為具有獨立人格,所以,每個人的選擇和行為,他人都不能強加干涉,除非是危害了公眾利益。大至總統的選舉,小至職業的選擇,都如此。至於吃飯穿衣之類,就更是純屬個人行為,與他人毫不相干。別人愛吃什麼,想吃什麼,我管不著;我自己愛吃想吃的,也用不著請別人吃或讓別人吃,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干涉了別人的意志自由,侵犯了別人的人格獨立。既然如此,自然是各點各的菜,各人點了各人吃,甚至各付各的賬。
所謂群體意識,也簡單一點說,就是認為每個人都是群體的一部分。群體的利益就是個人的利益,群體的價值就是個人的價值。個人的意志,必須服從於群體的共同意志;個人的人格,只能依附於群體的共同人格。即便吃飯穿衣,也不完全是個人的事。如果是眾人聚餐,就更要“顧全大局”。比方說,在點菜的時候,要儘量選擇大家都愛吃的菜,不能只顧自己的口味。因為“一人向隅”,尚且“舉座不歡”,倘若只有你一個人吃得開心,又成何體統?至於各自為政,就更沒名堂。如果各點各的,各吃各的,那又何必坐到一起來?乾脆各自回家或者吃份飯好了。聚餐,不就圖的是大家在一起,體驗群體性嗎?
不同的思想核心,就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性格。
一般地說,以個體意識為思想核心的民族多半性格外向,以群體意識為思想核心的民族多半性格內向。因為個體已是社會的最小單位,實在已無“內”可“向”。只有向外發展,才能求得生存空間。群體卻有著自己的內部空間。以群體為單位,生存空間界定以後,要解決的就是內部問題,眼睛非向內看不可。所以,中國人性格內向而西方人性格外向,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