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訊息 (第1/4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石河子是農八師建設兵團在一片戈壁攤上建立起來的一座新城,過去的戈壁荒灘如今已經變成了沃土良田,離不開建設兵團幾代人的辛勤努力。
遠夏看著這座戈壁灘上的明珠,想起那句當年曾經響徹中華大地的“愚公移山,人定勝天”的口號,正是在這樣的精神感召下,新中國的人民用一雙雙手,一把把鋤頭鐵鍬,一輛輛小推車,築堤壩、修水渠,將荒灘變良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終於夯實了新中國的農業基礎,哺育了新生的工業體系,使得新中國站穩了腳跟。
不得不說,那個年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真是古往今來從未有過的健康積極,這大概就是自己翻身做主的原因吧。
鬱行一儲存了姐姐當初的通訊地址,其中地址變更了三次,前兩次都在石河子,第三次則是塔城地區的沙灣縣。
他們先去了石河子市的政府機關打聽情況,對方聽說他是從內地過來尋親的,倒是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你姐姐叫什麼名字?哪一年到新疆的,在哪個團?”
鬱行一回答對方:“我姐姐叫鬱知文,是1967年從南京來的新疆,當時她剛好大學畢業,主動要求下放新疆。剛開始被分在農八師145團,在那邊待了兩年,69年又調到了144團,我們保持通訊到1971年,之後就再也沒有收到她的來信。我寫信她也沒回過。”
工作人員皺眉:“時間隔得有點久遠,恐怕不太好辦。你既然知道她的團部編號,就應該去團部問一問,檔案都在團部。145團就在石河子,要不你過去讓那邊幫你查一下,看有沒有將她的檔案轉到144團去。”
鬱行一道謝:“好的,謝謝!”
對方給他指了路,兩人又趕到145團部所在地打探訊息。
145團的工作人員說:“這麼久的事,既然轉到144團去了,那檔案就應該都調到144團去了,我們這裡是不會留的。”
遠夏說:“我們也猜到是這樣,不過還是想來確認一下,免得再走回頭路。”
工作人員說:“也對,那我幫你們查查吧,原來在哪個連?”
鬱行一翻出通訊地址,說:“145團12連。”
“那你們稍等,我去找。”工作人員說。
當年情況複雜,運動開展之後,大學生畢業不能馬上分配工作,要等上一年半載,有些家庭成分比較複雜的,怕受到牽連,便主動要求支邊,建設兵團也接收了不少青年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