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格局 (第1/4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廣交會結束的時候,縫紉機和鎖邊機一共賣出去了一千零點,不如預期。
立人廠以同樣的機器,差不多的價位,賣出去了一千二百多臺,老牌子果然還是略佔優勢,明明是自家研發出來的產品。
廠裡存貨足夠,就不用加班加點趕貨,去參展的人還沒回來,遠夏這邊已經安排人送貨去廣州了。
東西拉過去,放在廣州的倉庫裡,再由王時元和秦林安排人去送貨。
廣州的門店開的時間長了,漸漸就有了名氣和客源,去年一整年,廣州的門店也賣出去了三百多臺機器,銷售量還算可以。
為了避免每次都要從越城發貨耽誤時間,遠夏乾脆租了一個倉庫用來存貨。
廣交會之前,就已經拉過去了三四百臺機器,先下單的客戶可以馬上提貨。但很顯然,存貨並不夠用。
相較於廣州門店循序漸進的發展,泉州的門店的發展很讓人驚喜,雖然只開了小半年,已經賣出去了將近二百臺機器。沒有太大的單,都是買一兩臺、幾臺、十幾臺的,足見家庭小作坊之多。
遠夏也在泉州租了一個倉庫,第一次拉了五十臺去,本地的那個銷售非常能幹,很快就將貨賣得差不多了。
不久後他又拉了一百臺過去,結果剛到四月份,這一百臺又售罄了。
第三次,遠夏乾脆拉了四百臺過去,這下總能撐幾個月了吧。
按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哪怕是廣交會交易量再縮水,工廠還是能保持兩三千臺的年銷售量。再加上還能從立人廠分得部分利潤,一年淨賺個兩百萬不成問題。
這天遠夏在辦公室忙,馬東方過來敲他的門:“遠工,軸承廠來電話了,催我們過去結貨款和加工費。梁廠長不在,你和我一起去嗎?”
在廠裡的時候,馬東方也隨大流,叫他遠工,免得人覺得她故意套近乎。
遠夏抬起頭來:“可以。賬目都算好了嗎?”
跟原料廠和加工廠打交道現在都由梁洪昌負責,不過他人在廣州還沒回來,軸承廠和行遠合作多年,遠夏並不想拖欠費用,便打算親自去跑一趟。
“算好了。”馬東方說。
遠夏說:“現金結付還是走支票?”
“我去過銀行了,只取了兩萬現金,現在取錢的人太多了,剩下的只能走支票了。”馬東方說。
遠夏知道,取錢多還是因為副食和小商品大幅漲價,國家給予的指導價格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漲兩三成,實際上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