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熙寧四年(1071)五月,北宋首都發生了一起上訪群眾大鬧京師的事件。據正史記載,鬧事的是開封境內東明縣的農民,人數上千。他們先去了開封府,後去了御史臺,而最讓人大吃一驚的,是居然衝進了王安石的私人住宅。
這事可就真鬧大了。
神宗聞訊,下令立案偵查,案情也很快查明。御史中丞楊繪報告,這些群眾之所以上訪,是因為在推行新法時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原因則在司農寺(國家農業委員會)的實施細則和越權干預。開封府當然不予受理,上訪群眾一怒之下便衝進了宰相家中,卻被告知此事相府不知。不過,王安石還是問了一個問題:你們來,知縣知道嗎?
上訪群眾說:不知道。
然後,他們又去了御史臺,被楊繪勸散。
此事的後續不甚瞭然,王安石卻顯然捱了一棒。因為按照他的說法,變法是為了讓民眾過上好日子。那麼,東明縣這些農民又為什麼要上訪呢?何況還是在農忙季節。
王安石只好把一肚子氣出在東明知縣身上。他說:這個知縣也太不像話。自己的問題不去解決,卻往上面推。如果天下人都像這樣,動不動就進京攔駕擊鼓,聚眾鬧事,那還成何體統!治百姓就該動真格的,不能示以姑息。<small>[39]</small>
看來,他還是不肯檢討自己。
那麼,激怒了東明縣民的,又是什麼呢?
免役法。
前面說過,免役是王安石最得意,司馬光最痛恨,蘇軾認為修正後可以保留的新法,核心則是差役的貨幣化。貨幣化的好處第一章已經講過,道理則如蘇軾所說,出錢的不用出力,出力的不用出錢,天經地義,各得其所。<small>[40]</small>
請問,這有什麼不好呢?
至於東明縣民鬧事,則是因為司農寺負責人鄧綰和曾布胡來。我們知道,差役貨幣化有個交多少錢的問題,數額則由縣裡按照財產的多少定出等級,鄧綰和曾布卻以司農寺的名義另設標準。民眾該交的錢變多了,當然要上訪。
這麼說,錯誤出在執行環節,政策是沒問題的?
當然有。因為此法名為免役,其實勞役沒免,只是改成交錢。錢這玩意,難道可以從天上掉下來?而且正如司馬光所說,農民手裡並沒有錢,就連地主也沒多少現金。要交免役錢,只能賣糧。大家都賣糧,糧價就會跌。但是官府不管這些,催款如催命。逼急了,就只好賣房賣地賣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