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才真是清醒的認識。
可惜,蘇軾並未能一句話點醒夢中人。王安石的夢實在太宏偉也太美好,為國為民,堪稱菩薩心腸。為此,他不惜霹靂手段,哪怕哀鴻遍野,地主富農和中小企業破產。
現在,似乎已經可以總結出王安石變法四大問題:國家主義、政府萬能、理想至上、道德唯一。由此造成之最嚴重後果,則是北宋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好不容易才建設起來的政治文明、商業文明和社會文明不同程度受到衝擊,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徽宗的亂政和亡國。事實上,從熙寧變法到靖康之難不過五六十年,頃刻間便山河破碎,可謂慘不忍睹。
這當然是只能從長計議的話題。要說的是,王安石變法四大問題暗含著一種傾向,那就是專制主義,或者走向專制的可能。因為崇尚國家主義,相信政府萬能,就難免從集權走向專制。儘管在熙寧年間,這還只是苗頭,這苗頭也要到忽必烈他們把兩宋文明徹底摧毀之後,才會在朱元璋父子的鮮血澆灌之下長成參天大樹。當然,是別人的血。
但,王安石仍然難辭其咎。他的兒子王雱不是揚言要把韓琦和富弼的人頭掛在街上嗎?自己不也五次三番提醒皇帝堯舜處死了鯀嗎?他的保甲法不也像商鞅,散發著法西斯的味道嗎?凡此種種,請問離專制主義又有多遠呢?
留下的教訓,更是慘痛而深刻。
毫無疑問,王安石是改革家,他的變法也是改革,而且是必要的改革。這讓他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和許多同情,儘管某些同情不但可笑,還很廉價。幸運的是,王安石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以為改革就好,還要看為何改革,為誰改革,怎樣改革。如果沒有想清楚這三個問題,那就只能算盲動;如果像王安石那樣弄錯了答案,更得嚥下苦果。
另一個教訓便是應該怎樣看待理想,看待道德。有理想的人無疑值得尊敬,尤其是同時還有道德。但,如果他掌握了公權力,還要用這公權力來實現理想,就有可能變得恐怖和必須警惕。要知道,道德是用來自律的,道德高尚不等於認識科學決策正確,社會理想的實現更是隻能靠全民的共識和踐行。一旦動用公權力強制推出,就一定是悲劇。
問題是,以當時的情況,王安石不改革,行嗎?改革而不動用公權力,不依靠政府部門,行嗎?也不行吧?
這恐怕就是更深層次的悲劇了。是的,中華帝國發展到兩宋,一方面是文明程度到達了頂峰,另方面是整個體制和機制都出了問題。結果,不改則爛,變法則亂,改革和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