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教尚書。翁同和冷眼旁觀,只見小皇帝愁眉苦臉,就象在受罪——本來就是受罪,十歲的孩子,怎能懂得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詁?倭仁在這部書上,倒是有四十年的功夫,但深入不能淺出,他歸他講,看樣子小皇帝一個字也沒有能聽得進去。
接著是徐桐教大學、中庸,先背熟書,次授生書。讀完授滿文。這是所謂“膳前”的功課。小皇帝回宮傳膳,約莫半個時辰以後,再回懋勤殿讀書。
“膳後”的功課才輪到翁同和。等他捧書上前,小皇帝似乎精神一振,這不是對翁同和有什麼特殊的好感,而是對他所上的書有興趣。這部書叫《帝鑑圖說》出於明朝張居正的手筆。輯錄歷代賢主的嘉言懿行,每一段就是一個故事,加上四個字的題目,再配上工筆的圖畫,頗為小皇帝所喜愛。
未曾上書,翁同和先作宣告:“臣是南方人,口音跟皇上有點兒不同,皇上倘或聽不明白,儘管問。”
“我聽得懂。”小皇帝問道,“你不是翁心存的兒子嗎?”
翁同和趕緊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答應一聲:“是!”
“你跟你父親的聲音一樣,從前聽得懂,現在自然也聽得懂。”
這話不錯!倒顯得自己過慮,而小皇帝相當穎悟。這使得翁同和越有信心,把書翻開來說:“臣今天進講‘碎七寶器’這一段。”
小皇帝翻到他所說的那一段,不看文字,先看圖畫,見是一位狀貌魁梧的天子,拿著一把小玉斧,正在砸那“七寶器”。隨即指著圖上問道:“這是什麼玩意?”
所謂“七寶器”是一把溺器,但御前奏對,怎好直陳此不雅之物?翁同和頗為所窘,只好這樣答道:“等臣講完,皇上就明白了。”
於是翁同和講宋太祖平蜀的故事,說後蜀孟昶,中年以後,如何奢靡,以致亡國。當他被俘入宋,蜀中的寶貨,盡皆運到開封,歸於大內。宋太祖發現孟昶所用的溺壺都以七寶裝飾,便拿來砸碎,說蜀主以七寶裝飾此物,當以何器貯食?所為如此,不亡何待?
那不雅之物在講書中間,說出來不覺礙口,故事本身的趣味,加上翁同和講得淺顯明白,小皇帝能夠始終專心傾聽,而且能夠提出許多疑問,什麼叫“七寶”?為什麼宋太祖手裡常拿一把“柱斧”?翁同和一一解答清楚。這課書上得非常圓滿。
當天宮裡就知道了,翁同和講書講得好。兩宮太后自然要問小皇帝,翁師傅是怎麼個情形?他把“碎七寶器”的故事講了一遍,有頭有尾,誰都聽得明白。這就是翁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