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餘波 129 直皖大戰與漢冶萍 (第1/4頁)
蒲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穿越從泰坦尼克號開始 !
司徒南有時偷偷去夜巴黎胡搞一通,更多的時候卻在關注著戲劇性的直皖大戰。美華公司在這次戰爭中下了重本,賒給直系軍隊大量的軍火物資。特別是吳佩孚的軍隊,更成為美華公司下注的重點。
跟歷史上的直皖戰爭中,曹吳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不同的是,得到了美華公司的軍火支援後,曹吳的軍隊實力要比歷史上雄厚的多,規模上偷偷擴編了幾個混成旅,機槍大炮的數量也增加不少,還有少量的飛機!雖然人數上還是少於皖系的邊防軍和段祺瑞網羅的一幫督軍們的部隊,但也有一戰之力。
司徒南特別不喜歡皖系把持的段祺瑞政府,就連一度收復蒙古的徐樹錚的邊防軍也沒有太多的敬意。
認為那隻不過是靠出賣國家利益換來日本的軍火建立起來的軍閥部隊,所謂的邊防軍也只不過找了個個藉口訓練部隊,暫時把部隊擺在西北的而已,一旦內戰還不是嘩啦啦地撤回北京,連個毛也不剩,焉能不讓蒙古得而復失?
司徒南覺得丟失蒙古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不過攤開地圖一看,那地方實在太重要了,俄國的鐵路動脈就經過蒙古,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讓蒙古回到中國手中的。
俄國有心的話,總會得到機會的,蒙古人自古跟漢人不相容,好像歷朝中央政府也沒有真正有效地治理那片草原!除非中國立刻統一,不然蒙古還是保不住的。
或許徐樹錚、張作霖等北方有能力決定蒙古的人都有那個心,但畢竟內戰高於一切。與保住自己的權勢相比,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得到皖系從西北調兵進軍和曹吳打戰的一刻,司徒南就懶得再為遙遠的北方嘆氣了。裡裡外外想了一遍後,對於早已答案的事情也不會再耿耿於懷了。
從11920年7月14日開始,決定北京政壇的直皖大戰一共持續了5天!關鍵人物是直系的吳佩孚和皖系的徐樹錚,至於兩派的大佬曹錕和段祺瑞都沒什麼打戰的本事,就兩純粹的官僚政客。不過各自自封為司令,暫時甘心做個後勤司令。
一開始吳佩孚準備偷襲段祺瑞的營地,活捉段祺瑞,可惜計劃洩密,功敗垂成,讓老段溜回了北京城。
之後就是兩軍對壘,擺明車馬。各憑本事說話。吳佩孚打戰的本事技高一籌,連續強攻,突破了不少皖系軍隊的防線。
不過皖系的乾爸日本人過來拉偏架,不準雙方在京漢鐵路線上打架,吳佩孚的部隊不得不退出京漢線,防線一下子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