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沉默並憤怒了。
康熙雖算是一個在封建朝代勉強能說愛民的皇帝,但皇帝嘛,道德感就那樣,你要說多愛民,其實也說不上。只是愛民和統治穩定搭上邊,所以大部分封建皇帝才愛民。
就算這樣,康熙都憤怒了。
德意志諸國賣糧食賣得歡,他們的平民大批大批死在了寒冷的冬季。
康熙知道華夏亂世中,也會有人吃土、人吃人的慘劇。
他的治下,也有因為官吏盤剝和遇到水災、蝗災過不下去而逃進山裡的人。
但康熙好歹還會賑災,還會想方設法讓那些把百姓逼反的人滾蛋。
德意志的貴族們只會派他們高貴的騎士們挨家挨戶踹門搶糧食,連一點點穀糠都不放過。
大清賣給他們的糧食,他們也迅速倒手轉賣給其他國家。
德意志那些國家太小了,平民太分散了,他們就算反抗都組織不起來力量。
所以德意志諸國的貴族可以放心盤剝那些平民,完全不用擔心他們餓瘋後造反。
至於平民死光了,這不是還能從其他地方抓人嗎?
這還能算國家嗎?康熙陷入沉思。
他很快想起了顧炎武的話。
“這是文明之爭。”
康熙閉上眼,直面亂世外國平民慘狀的震撼,讓他心中許多信念動搖。
康熙回到荷蘭的莊園,從書架暗格中取出一本書。
一本名為《火種》的書。
這書不知是誰所寫,已經在海外暗暗傳播了許多年。當初胤礽出海時,就帶回了這本書。
康熙已經將這本書列為禁書,不準其在大清傳播。
但這種禁書,他本人肯定是會細細研讀的。
這一本《火種》,已經被康熙摩挲出毛邊,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和標註。
康熙越看越害怕,害怕到想要聯合歐洲其他國王,一同禁掉這本書。
但現在,康熙放棄了這個打算。
他不是不想禁這本書了,而是知道沒用。
因為求生是人的本能,嚮往光明是人的本能。歐洲的平民快活不下去的時候,越是禁止的事,他們就越會做。
就像是他懼怕大清的滅亡,但也很明白,如果大清連續出兩三個昏君,立刻就會滅亡,誰也救不了。
殺人、禁書、高壓統治,統統沒用。
就像是前明,它難道是亡在大清手中嗎?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