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炸|藥 (第1/4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去年寒潮過後, 蕭彧就命人將棉花種子從崖州運到廣州和交州,再分發到廣州與交州各郡縣,然後由地方官府分發到百姓手中, 並且告知棉花的種植辦法。
棉花種子發放的時機剛剛好,嶺南百姓經歷過去年的寒潮,不少體弱的老人與孩子都沒扛過去。
此時聽說這棉花可以取暖, 能夠做被子和棉襖,還能跟麻絲一樣織成布, 種植的積極性別提多高了。
所以開春過後,嶺南地區隨處都可見破土而出的棉花幼苗。人們對棉花照料得比糧食都要仔細, 畢竟這關係到一家人冬天會不會挨凍。
進入盛夏,人們終於等到了棉花吐絮。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棉花, 跟去年冬天的雪一樣白, 也跟木棉的棉絮一個樣, 那麼柔軟輕盈。
廣交地區多木棉,人們常常在棉桃吐絮的時候,到處去撿拾棉絮, 但木棉樹到底數量少, 採摘還極其不便,並不能普及開來。現在家家都能種植棉花, 就再也不用擔心缺衣少被了。
早在棉花種子分發下去的時候, 蕭彧就給工部下達了任務, 要求他們儘快發明出軋棉機, 為棉花脫籽。
王涓帶著他手下的官員花了數月的時間, 想了很多辦法, 嘗試了很多次, 終於設計出了一種手搖式軋棉機。
兩根原木並排在一起, 搖動其中一根,以它另一端的齒輪帶動另一根轉動,棉花放進去,就能將棉籽過濾出來。
蕭彧看到這個手工軋棉機十分欣慰,直接將造出這個軋棉機的主事提拔了兩級,其餘起輔佐能力的也得到了賞賜,有的升了官,有的獲得了賞金。
接下來只需要將手工軋棉機大面積推廣開來就行,工部會召集一批木匠來製造軋棉機,再由這些木匠將製造技術傳播到各郡縣去。
爭取今年之內全面在廣交崖三州內推廣軋棉機,今年人們可能趕不上使用軋棉機,但以後就能用上了。
軋棉機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官府開辦的被服廠效率,官府的被服廠主要為軍中將士製作軍衣與鞋子。
工人則是當初從青樓妓館解救出來的女子,那些女子中有一部分回了家,有小部分嫁了人,還有一部分進了文藝團,但是大部分都進廠做了工人,靠勞動養活自己。
妓女從來都是最受歧視的人群,她們很難再被社會接納,官府為她們尋得的這條出路無疑是最好的。
大家都有著相同的悲慘命運,如今聚在一起,靠雙手養活自己,也為這個社會作出了貢獻。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