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的糧食是夠吃的。
只是在這個生產力不足的時代,副食品當然也不足,副食品不足的話,人們吃糧食就吃得更多,而這個時候的糧食畝產比現代低好幾倍。
產的少,吃得多,真要敞開肚皮吃,糧食確實也沒有多麼富裕。
但這並不是餓殍遍野的主要原因。
中國土地上長出來的糧食只要不遇到一些罕見的自然災害,那是夠吃的,糧食產量大體上還是能跟上人口增長的速度的。
之所以饑荒如影隨形伴隨著中國歷史,只用生產力不足來評價顯然有失公允。
人和土地都竭盡全力了,人努力的生產,土地努力的產出,生產總量並不少,不至於落到年年餓殍的地步。
把一切問題歸咎於生產力,顯然有點忽視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剝削和壓迫以及土地兼併讓農民得不到本該得到的糧食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讓農民保持在飢餓與溫飽之間,讓他們在此間上下徘徊,那是最有利於統治的,那個時候的農民最為順從、溫良,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會鬧事。
太餓了,會造反,太飽了,會有更多的追求,對於帝王統治來說,都不是好事。
所以讓農民維持在餓不死也吃不飽的生活水平上,是帝國統治階級天然的共識。
農民若能得到該得到的土地和糧食,吃飽肚子並不難,至少不會動輒餓死。
然而這樣微妙的平衡並不總能輕易達到,貪婪總會給帝國政策添亂子。
想想明朝首輔之一的徐階,他的家族在老家華亭縣擁有二三十萬畝良田,兼併土地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大概就能感受到剝削和土地兼併給農民頻頻餓死這種現象增加了多少可能性。
以宋朝的生產力,僅僅是傳統漢地十三州,養活一億人口並不是難事,讓他們吃飽肚子也不是不可以,難就難在分配。
統治階級的權貴們肆意享樂,巨量浪費,剩下的農民們才會吃不飽肚子,頻頻餓死。
中國的土地很貧瘠嗎?
為什麼都四海無閒田了,僅僅幾千萬數量的農夫卻還要餓死?
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想著這個問題,蘇詠霖以風捲殘雲之勢吃光了這份早飯,連碟子裡的醬都被蘇詠霖用大餅擦了個乾淨。
趙玉成看著蘇詠霖的吃相如此兇猛,還以為他沒吃飽。
“雨亭叔,你要是沒吃飽的話,火頭營那邊還有,我再去給您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