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會試 (第1/3頁)
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科舉乃是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具體起源於何時有待考證,不過,一般都認為科舉始於隋朝,盛行於唐宋,到了明朝,則發展到了巔峰。
朱元璋就曾規定:“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這也使得科舉推廣到了大明屬國朝鮮、越南等地。
同時,朱元璋還定下了《科舉成式》,對科舉的層次、等級、條規等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這就使得科舉演變成了一種標準的考試體系。
按《科舉成式》規定,科舉總共分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五個層次。
童試說白了就是資格考試,只有透過了童試的童生才有考取功名的資格。
院試是最初等級的功名考試,透過了院試之後,便能成為身負功名的秀才了。
鄉試則是讀書人當官的一個門檻,一般只有透過了鄉試,成為舉人,才能出任正式官員。
會試可以說是科舉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透過會試成為貢士之後,只要不出意外都能金榜題名。
殿試說白了就是一場排名戰,貢士一般都會成為進士,而進士的三甲排名卻需要透過殿試來最終確定。
會試又成為春闈,按《科舉成式》規定,會試是在鄉試第二年的二月初九開始,共考三場,每場考三天,一直考到二月十八結束。
而參加會試的人大多是舉人,國子監的監生透過考核之後也可以參加。
至於考試的人數,那就看當皇帝的給多少名額了,畢竟會試是要準備很多東西的,最基本的,每個考生都得有個考棚,而且每場都得發一盆炭火,三支蠟燭,還有一疊試卷。
這東西看起來不多,參加會試的人一多,那就不是一點點了。
所以,每屆科舉的人數一般都在一千五到兩千左右,而大明兩京十三省的名額都在一百名左右。
不過,這一次,泰昌又打破了慣例,將名額增加了一倍。
也就是說,他招來了將近四千考生!
這一下可把顧秉謙等人給折騰慘了。
將近四千考生,那光是炭火都得準備一萬多盆啊!
還有蠟燭,足足需要三萬多支。
還有試卷,大大小小足足要準備幾十萬份!
至於考棚,倒是最簡單的,因為京城貢院的考棚多的是。
為了應付鄉試,京城貢院的考棚足有一萬三千多間,而且,萬曆名相張居正還特意將所有考棚都改成了磚瓦結構,比以前的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