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傷還是擦傷的,反襯出右臉的瘦小和枯黃。左臉的額頭和顴骨的皮肉浸出的血跡已經乾結。眼泡腫得厲害,把眼擠成了一條縫。整個臉扭歪著,像兩張不同的面孔拼到一起的,真叫難看。
帶著這樣的面孔能不能見人呢?他不能在意了,必須及時去追趕隊伍,便毅然決然捲起棕蓑,向山溝的西口走去。
可是,事情完全不像他預想的那樣。他沿著水流彎彎曲曲前行。腳下的山溝越來越窄,漸漸向上。原來不是一條橫裂山體的東西向的直溝,而是沿山而下的裂隙。他慢慢發現自己是在登山。那裂隙原是個山水大沖溝,猶如瀑布,呈四十五度角彎曲而上。
他仰視藍天,弧形的蒼穹罩住兩壁高峰。他向上攀登、搖搖晃晃向著山峰走去。恍如大難中苦行而來的香客,去朝拜要去祈福的神殿。他雖生在山區,卻沒有真正領略過原始森林的威嚴。
這時,他忽然醒悟了,命運跟他開了個殘酷的惡作劇式的玩笑。
這道萬千年為洪流劈開的大沖溝,只有向東,才能走出越來越開闊、越來越平緩的出口,理智告訴他:應該返回去!
可是,他必須“認命”,必須聽憑命運的裁決:“走出出口未必就能脫離危險,也許正好自投羅網,落進敵人手裡;向西,是沿溝而上,就像探尋江河的上游,未必就沒有出路,也許那裡有村莊、寺廟,碰上神祇化成的獵人、樵夫、藥農來拯救他呢?”每當左右為難,徘徊不定,猶豫難決時,“聽天由命”便是文慶安解決難題的秘訣。
這是一種痛苦的跋涉,也是勇敢的、悲壯的跋涉。文慶安以他超常的毅力完成了第一天的攀登。直到他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在眼冒黑星,天旋地轉中,一頭栽倒在沙石堆裡,他掙扎著,還想爬起來,但只是扭動了幾下,就失去了知覺。
文慶安,這個既屈從於命運而又與命運頑強抗爭的人,再次甦醒過來。他不知昏睡了多長時間,滿天雲霧找不到太陽藏在何方。他環顧峻峭的山峰,茫茫林海,這時他才知道什麼叫原始森林。這裡的山,跟他家鄉的山是不一樣的,那裡有層層梯田,有散落在山坳裡的大小村寨。這裡,卻是一片洪荒,他彷彿逆著時序向遠古走了好多年,到達了史前時期。
他的思想變得遲鈍而又敏銳,環境的改變引起人的心理改變竟然如此巨大,實在難以想象。文慶安從恐懼悲哀中解脫出來,生存的意志壓倒了一切,他準確地判斷了形勢,決絕地決定了行動方針:
按自己規定的數量,他吃了黃豆和花生米。在石凹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