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非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劍法的精要施展在手指上,卓然已成大家。他從讀了武當派的劍訣之後,深知柔能克剛的道理,便將體內蓬勃張狂的劍氣收束錘鍊,將百鍊鋼化作了繞指柔,功力又上了一個層次。這等只破茶壺之一壁而不傷其另一面的功力,若在幾天前,郭敖便不能做到。
柏雍搖了搖頭。沈青悒跟著冷笑道:“那你還能比些什麼?琴、棋、書、畫、毒?”說到這個“毒”字,她的手也是微微一抖,那火爐上的火苗突然暴起,暴起前是赤紅色,暴起後卻就變成了冷森森的碧色,將屋中照得一片綠意。
柏雍還是搖頭,道:“若是用這些我拿手的跟你們比,那不是很不公平麼?要比,就比項我剛學,還沒怎麼學會的。”
郭敖皺眉道:“那是什麼?”
柏雍臉上露出了個神秘的笑容,道:“蹴鞠!”
郭敖難得地張大了口,神色怪異地看著他。沈青悒臉露不屑,輕輕哼了一聲。
蹴鞠一詞,最早見於《史記·蘇秦列傳》中,蘇秦遊說齊宣王時言:“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之前的殷商卜辭有云:“庚寅卜,貞,乎品舞,從雨。”之中的“品”據考證,就是蹴鞠之意。到了漢代,蹴鞠還被列入兵家,附會為“黃帝所作”,演成二十五法。漢高祖劉邦的父親便是一名蹴鞠的好手,麒麟子有云:“鬥鞠新豐裡,爭喧皆酒徒。”即此謂。三國時候一代梟雄魏武帝曹操,也很喜歡這些頑藝。《魏略》記載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又言孔叔林好蹴鞠,太祖愛之,每在左右。唐時蹴鞠盛行於朝野。杜甫有云:“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間。”蹴鞠深受太宗、玄宗、文宗、僖宗的喜愛。傳到兩宋,更成立了很多專事蹴鞠的“圓社”,大權臣高球便是因之得名復得勢。然而就是因為唐宋兩朝玩物喪志,這些小術便漸為有識之士不齒。明代蹴鞠之風已殺,雖仍或偶見,卻大多限於閨閣及浮華子弟玩習,方正之人,往往見之側目。大約武林中人,是看不起不會武功的凡夫的,這正如讀書之人看不起商賈百姓一般。於這蹴鞠一事,就尤為明顯。
習武之人真氣充盈,無論什麼樣的鞠,還不是一腳蹴成七瓣八瓣?所以郭敖此時聽見柏雍說要蹴鞠,登時大為不屑,這就如同高僧聽見小和尚要去偷吃狗肉差相彷彿。
柏雍見兩人不感興趣,笑道:“原來你們還不懂功夫在詩外的道理。”
郭敖搖頭道:“我只知道劍便是道理。”
柏雍“嗤”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