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大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五年科舉三年模擬 !
江大大的肺腑之言,說得屋內三人都有些激盪。趁著氣氛尚好,三人乾脆討論了下其中細則。
王融雖“考試”經驗豐富,對“考點”嗅覺敏銳。但到底不是土生土長的大唐人,對一些特有名詞,俚語的瞭解尚且生疏,於各科基本功又欠紮實。博文強識的江大大與執教多年的孔先生剛好填補這一空白。
三人於是將手頭上的任務分配一下,由江大大負責“課外拓展閱讀”,孔先生把關“基礎知識綱略”,再由王融從中牽線布題,整合成連貫的內容。
這分工明確了,餘下的事情就輕鬆了。連孔先生古板的臉上難得有了笑容。他衣著很走潮流,執教思想卻是保守派。是以看到封皮上大片的空白,這廂就有話講了。
“這般開天闢地的書冊,難不成就叫'小冊子'?”
這當然是不能這麼叫了。搞得檔次瞬間掉下來了。
其實王融心裡有許多備選的,名字也都差不離。但既已入鄉隨俗,她自然得將“市場需求”放在首位。
這樣一來,約莫再也沒有人能比唐朝本土出品,仕林典範的江孔二人更有發言權了。
所以聽得小徒弟問取名的事情,孔先生既感意外,又覺不是那麼意外。
他冥思苦想良久,都覺得不甚般配。乾脆把問題拋給好友。
江淮貞沒他那麼糾結,眯著眼睛淡淡吐出“狀元筆記”四個字。
孔先生還沒什麼反應,王融差點忍不住上去“天王蓋地虎”了。——江大大深諳市場營銷學真諦,把最吸引眼球的噱頭攤到明面上。現代那些炒到天價的狀元筆記,莫不是其中的典型。
江淮貞給小冊子取名的初衷就跟他取外號一樣“自如”。他指指自己,再點點孔先生,最後將視線對準睜得滾圓的王融。
“我是睿宗四年進士科的狀元,青皮葫蘆瓢是睿宗元年及第的,在這之前也是德陽府府試的府元,當年算學一科的魁元……至於你,約莫將來也能混個狀元噹噹。既然如此,這小冊子叫做'狀元筆記',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江大大很牛,這是王融之前就曉得的。卻不想平陽城來的孔先生原也是一方俊彥,考場上的翻過大風浪的人物!
這“孔先生”現在看來也不太合適,該叫“孔大人”才適宜。
大唐科舉制度延續至今,共有府試,會試兩場大考。其作用就相當於現代的“中考”與“高考”。
府試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