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之再度擴大,各級軍官的需求量陡增,訓練量陡增。
原有的編制不夠用,蘇詠霖便再次改組了勝捷軍,把四大團增加編制為五大團,升任之前立下大功的魏克先為新的團練使,建龍捷團,以魏克先為龍捷團團練使。
五大主力團的編制從三千人擴編到四千人,暫時未能滿編的只要時間足夠也是可以滿編的。
除了五大主力團之外,蘇詠霖直屬虎賁營編制不改,依舊以蘇勇擔任營指揮使。
但是蘇詠霖利用繳獲的戰馬增加虎賁營兵力到兩千人,挑選身材高大壯碩計程車兵進入虎賁營,為純粹的騎兵部隊。
假以時日,虎賁營必將成為十分精銳可怕的鐵軍,只是眼下它尚且稚嫩。
軍隊改組之後,蘇詠霖對軍隊人事進行部分調整。
他抽調原四大團一些有經驗的軍官進入龍捷團幫忙搭建骨架,於是蘇家三百多老人們徹底不夠用了。
走到如今,蘇家老人們還活著的已經全部進入中層軍官級別,連最早跟隨蘇詠霖的蘇家工人們都紛紛進入中下層軍官級別。
起事以後才加入勝捷軍的新人們則普遍成為基層軍官,開始帶領新人訓練和作戰,儘管他們自己也可以算是新人。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起事時間較短,而軍隊擴編的速度又很快。
光復軍大起義至今也才四個多月,可軍隊總額已經奔著十五萬乃至於二十萬去了。
這種情況下光復軍的水平和質量怎樣,蘇詠霖感覺正常人都能有所察覺。
好在勝捷軍不一樣。
隨著勝捷軍的編制擴大,年輕的軍官們紛紛隨著蘇詠霖的成長而成長,指揮著千軍萬馬,而更奇妙的是,並未有不稱職的情況發生。
其實蘇詠霖很早以前是有過疑惑的,他就很疑惑,為什麼那些歷史上著名的開國皇帝最早的班底個個都能成為名臣名將。
這些人往往出身同一地區,和皇帝是老鄉,身份也不高,平民有之,商販有之,官府小吏有之,絕非高門大戶出身,結果卻一個個的跟著開國皇帝走上人生巔峰。
最典型的莫過於劉邦的沛縣集團和朱元璋的淮泗集團。
蘇詠霖就覺得很奇妙,怎麼這些開國皇帝的老鄉們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人才?
這人才密集度也太高了吧?
後來蘇詠霖搞清楚了,不是人才密集度高,而是這些人跟對了人,得到了足夠多的歷練和成長機會,依靠倖存者偏差的原理脫穎而出,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