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在為時尚早,連蘇詠霖自己都認為自己不是那個勝利者,距離勝利還有一段很長的道路,而在這個過程中,隨時都有失敗的可能。
孔氏這種專業跟隨勝利者一千多年的專業團隊,絕對不會看走眼,他們跟隨的基本上都是最後的勝利者,偶爾有看走眼的時候,孔子的名聲也能幫他們兜底。
不過,蘇詠霖雖然熟讀儒家經典,卻對儒教沒有任何好感,也不覺得他們很神聖,沒什麼不可侵犯的,該揍就要揍。
不把他們揍到鼻青臉腫,他們是不會認清楚現實的。
雖然現在不能殺了他們,但是揍一頓還是可以的。
“傳我命令,攻城。”
蘇詠霖平淡的下達了指令。
蘇海生和韓景珪看了看蘇詠霖,知道蘇詠霖並不是在開玩笑,於是點了點頭,奔赴一線準備指揮。
大規模攻城作戰的經驗蘇詠霖掌握的還並不是很多,之前數次攻城成功都是靠著奔襲突襲偷襲這種出其不意的行動而成功的,並不是依靠最傳統的圍城戰。
當然了,沒有一個古代軍事家不把圍城而攻當做最下級的軍事手段,認為圍城而攻是兵法上的最末等,並不支援攻城作戰。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攻城作戰實在是太損耗攻城方兵力了。
一般來說,攻城方的兵力需要達到守城方的六倍才有獲勝的把握,而只要守城方稍微有點戰鬥意志和守城方法,一場攻防戰拖上一兩年並不是怪事。
城牆可以最大限度把攻城方和守城方之間的兵力差抹消。
不管攻城方有多少兵力,城牆頂上只能容納那麼多人,攻城放的兵力優勢沒辦法在攻城作戰中體現出來。
只能說包圍,圍點打援,用圍困逼迫城中人耗盡資源最後不得已而破城。
這樣的攻城戰往往也會讓攻城方付出巨大的代價。
所以古人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但是眼下攻心之策並不能讓孔氏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蘇詠霖就不得不用拳頭和硬實力告訴孔氏,什麼才是人間正道。
城牆的確可以很大程度上抹消兵力差,但是攻城戰的結果也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
比如進攻方的精銳程度和攻城決心,守城方的精銳程度和守城決心等等。
像宋金之戰的早期的金兵對河北的攻城戰,宋軍明明在人數上佔據很大的優勢,但是就算佔據城牆也沒有鬥志,面對金軍不要命的猛攻,城牆很高的重鎮也被很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