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驛道上,一隻商隊艱難地行進著。
昨日剛剛下過一場大雨,地面非常泥濘,人和車走得都很緩慢。
林員外抹了把額頭的汗水,給夥計們鼓勁兒道:“林某也知道大家夥兒辛苦,大家再加把勁兒,咱們很快就到銅仁縣了,等到了地方,林某多給大家發七天的工錢。”
一個夥計奮力地推著陷在泥濘裡的車子,聞聲大笑道:“林員外,是個仗義人。你放心吧,大傢伙會賣力氣的。”
眾人紛紛應和,一起用力,把那輛陷在泥沼中的車子推了出來。
林員外騎在驢子上,開心地笑起來。
這位林員外名叫林路堯,正是洪百川和兒子說起過的那位林員外。
這位林員外是個很了不起的商人,他年輕的時候,是個走街穿巷的小貨郎,後來攢了點錢,就開始開雜貨鋪,雜貨鋪這生意利潤不大,但是穩當,林員外穩穩地賺了幾年錢,便又投入全部資本,開釀酒坊。
酒坊可是個賺錢的買賣,但那時候林員外依舊是個稍有家底的殷實商人,還算不上大戶。直到有一天,林路堯到葫嶺探訪好友洪百川,路上經過一片高粱地,林路堯順手摺了一支高粱吃。
這高粱是糧食,但高粱稈兒富含糖分,相當於一種另類的甘蔗。有些地方就用高粱稈兒榨糖的,所謂的高粱飴就是用它做成的。林路堯本來是想嚼根高粱稈兒,結果一口下去,卻意外地發現高粱稈兒裡有大量的小蟲子。
若是換一個人,罵一聲晦氣,順手把這高粱稈兒一扔也就算了,但林路堯可是個精明人,他馬上意識到,今年高粱必定減產。而高粱,正是明朝時候釀酒的主要原料。
林路堯二話不說,立刻打道回府,他也不去葫嶺兒了,回到銅仁便拿出全部積蓄,大量收購高粱。當年秋收時,高粱果然大幅減產,糧價因之暴漲,林路堯不但為自己的酒坊屯積了大量原料,而且還高價拋售高粱,因而大發其財,一躍成為銅仁縣數一數二的富商,就是在銅仁府也名氣頗大。
現如今林員外的生意早已不僅僅侷限於酒坊了,今次往中原販運的是一批上等絲綢,這批貨運到銅仁縣,可在當時銷售,還可以運去貴陽府,那利潤翻一倍都不只,所以林員外親自跟了來。
前方道路上,有一處地方是兩座矮山夾峙的所在,矮山上滿是低矮的灌木,密密匝匝,一片濃綠。
矮山灌木距地面大道之間還有一片大約數百步的緩坡,坡上有稀疏的樹木和半黃的草皮,此時如果走到近處,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