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同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從戰士到將軍 !
紅軍師醫院的業餘文化生活是相當的精彩,這源自郭開山當政治協理員時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把人們古板單一的下班生活給打破了。長達幾十年的“政治為先”,從此一去不復返了。和我國建交的幾個發達國家,也隨著向我國出口的增多,把大量中國人沒有見過的東西,源源不斷的輸入我國,軍隊也隨之受著影響,郭開山和劉雪華,正好是第一批“嚐鮮者”。
在師醫院的主要領導當中,一號自然是院長,這是個大齡的老軍醫。此人沒有多少脾氣,原因是動亂時期讓人整怕了,遇到年輕人衝他大聲說話,反倒讓他感到害怕,完全就是個會做手術的“老年痴呆者。”
郭開山是個農村出來的娃,雖說參軍後多讀了幾本書,可是還改不了“土老冒”的見識,在醫院裡,他是“二號”。
劉雪華是師醫院的副院長,按照她十四歲不到就當兵,的資格,加上又是軍醫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我軍“稀缺”的外科理論人材,她到這個營級的醫院工作,顯然是讓人不理解的。她可以留在軍醫大學繼續深造,也可以去“陸軍總院”那樣的大醫院,憑藉她的人脈關係,幾乎是“橫晃”,可是她還是回到紅軍師來了。因為這裡有她的青春記憶,還有她的戰友——郭開山。
郭開山是在房管所待不下去了,才託劉雪華調到師醫院的,所以說,在這裡,雖然劉雪華表面上是“三號”,可是她的說話是有份量的,是有一定決定權的,沒有人會來得罪這位軍中“女神”。除非他的腦袋“鏽逗”了,不靈光了。
紅軍師醫院雖然也對外,接收來自地方上的病人,可是高昂的住院費用,在靖北這座不起眼的城市,還是很少有人來此看病,大多因為是系統不對等,不能報銷。就算來的也都是些地方上的頭面人物,例如高幹領導,。外加一些發了財的“個體戶”。
郭開山的嗓音很好,拉攏屬下搞活動,自然是他份內的事,不過男的好說,要是女的,還得找劉雪華來幫忙。
既然郭開山開口了,劉雪華自然是鼎力相助了,就這樣,“音樂班”出現了。由起初郭開山在音樂學院請來的一個老師做起,後來發展到好多大牌的歌唱家進行加入,這和劉雪華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只要她肯出面。沒有辦不成的事,音樂班也就從簡單的樂理培訓,變成了一支強有力的表演樂團了。樂團的團長,不是郭開山和劉雪華。而是那位張護士長。她是郭開山送去提幹的,也是劉雪華主管科室的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