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石破天驚聖人出 (第10/33頁)
霧滿攔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地三尺,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拿出來賣掉,換得的錢,用做這次起事計程車兵工資和獎金——不給錢,就沒人給你幹活,所以造反這種事,也得是有錢人才能搞成,窮人鬧騰,最多不過是個群體事件。
然後朱寘命孫景文釋出檄文:清君側,進兵北京。
造反開始了,時間是武宗五年四月初五。
意外的結局
安化王朱寘起兵造反的訊息,飛報朝廷。
有書上言之鑿鑿地說:權奸劉瑾接到訊息,隱匿不報——但劉瑾哪天接到的訊息,拖延了多久,為何不報這事,卻沒有交代。可以斷定隱匿不報之說,只是個習慣性的說法:既然劉瑾是個大權奸,那鐵定是隱匿不報的。如果他不隱匿而報了,那還叫什麼權奸?
實際上,這麼大的事兒,誰敢隱瞞?但在奏報武宗皇帝之前,必須要證實這個訊息的可靠性,萬一下面哪個小官把小規模群體事件報成了造反,你不核實,豈不要弄出大錯?但一旦這個訊息得到幾方面的相互印證,那就可以確信是真實的,這時候再奏報給武宗皇帝,也不能說遲。
確信安化王真的反了之後,武宗命令廷臣立即開會,商量如何解決這個麻煩。廷臣開會,頭一個建議就是廢除審計大檢查,廢除劉瑾創辦的盤查法。理由是正是這場審計大風暴破壞了大好局面,才導致了安化王朱寘的造反,所以審計大檢查不取消,國無寧日。
劉瑾這時候才知道事情之嚴重,命令各地正在審計中的錦衣衛急速回京,以免再起亂子。
然後廷臣推出第二個議案,廢除獎懲制度,也就是廢除劉瑾創辦的罰米法。正是罰米法破壞了大好局面,才導致了安化王朱寘的造反,所以罰米法不取消,國無寧日。
連各地開展審計大檢查的錦衣衛都撤回來了,罰米法名存實亡,劉瑾只有認命。
全部的目的都達到了,廷臣這才說實話:實話就是大家都是混飯吃的,不敢招惹安化王朱寘。因此大家建議,將已經開革的老臣子楊一清召回,令其總制陝西、延綏、寧夏及甘涼各路軍務,剿平安化王。
計算一下時間,安化王反叛是在四月初五,訊息傳到京城,是第三天,四月初八,然後是廷臣開會,集思廣益,熱烈討論,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到了四月十五日,才任命涇陽伯神英出馬。又拖了六天,才將老臣子楊一清揪出來趕場救火。扣除訊息傳報的三天,廷臣整整扯皮了兩個星期。
所以楊一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