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七十六桶金 (第2/5頁)
手帕望明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機整齊排列,每臺機器前坐了一名工人,正在加工剛剛新收上來的棉花。
當初在相河村研製出的第一批軋花機需要三人配合,而如今的新式軋花機,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工作效率足足高了三倍有餘。
工人們一手搖動曲柄,一手喂棉,同時踏動腳下踏杆,那機子上的鐵軸與木軸便能相向轉動,將棉花帶出,棉籽則落於桶中,很是便利。
坊中另外幾個車間則用來彈棉花和紡線織布,也有縫製棉花毯,做毛巾等物的。
當初的宋記紙坊,已經是恆州城數一數二的大作坊,而今天的棉花坊,卻比那時還要大出三倍有餘。每天的產能,就是一年多前的宋菽,也難以想象。
三年前宋阿南出徵後,恆州也動盪了幾日,後來百姓們發現生活上並未有大的不妥,便漸漸安下心來。
當年七月棉花成熟後,宋菽的棉花作坊開張。
那棉布裁的衣服柔軟親膚,透氣性好,價錢也不貴,很受城中百姓的歡迎。
後來宋菽又接連推出棉布的被套、枕套、床單,還做了毛巾、棉花毯等物,銷量也都非常好。只是棉花的產量有限,他便與又來賣木棉的白一城商量,讓他帶了許多種子,回更適合種植棉花的南方去了。
後來,宋菽也乾脆來了江淮。
臨州離白一城的老家不遠,那一帶如今有許多人種上了棉花,成了宋記棉花坊重要的原料來源。
除了恆州和臨州兩地,這作坊也在其他幾個較為富庶的州縣落戶,無不受到喜愛。
擴建棉花坊的過程中,宋菽如法炮製,又發行了不少股票。這一次不僅僅是恆州,還有臨州和相鄰地區的富戶、大家族趕來投錢。
宋菽手上的資金甚是充裕,除了棉花坊,也把火鍋店開到了江淮各地。
去年嚴卓迎娶三娘,宋菽還給了一些股份作為嫁妝。同時也給宋河夫婦倆分了一些。
如今三娘跟嚴卓回了滄州,主管那一帶宋記的業務。宋河和程二孃的大女兒已經滿週歲,聽說近日又懷上了,這段時間宋河便一直留守恆州,管著那裡的業務。
六娘和五娘長大不少,宋菽也分了些坊店給他們管理,又派了得力的助手。
七郎八歲了,被不愛讀書的六娘強行送進學堂,每天被阿姐盯著唸書,沒少給宋菽寫信哭訴。
連七郎都能好好寫出正兒八經的信了,宋阿南是什麼毛病,十個字就把他打發了?
宋菽把揉皺又展平的信再一次揉皺了,